杏花岭区东沟村:我们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村里的主路不宽但很热闹,两旁的商铺摊位前人声鼎沸你来我往,不少居民三五成群地在路边聊天下棋,烟火气十足。走进村里的东秀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漂亮的小二楼,干净的小院,美丽的鲜花,住户开心地站在花间浇水除草,好不自在。这是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东沟村的日常一景。在村民的努力奋斗下,过去都是土窑洞的小山村,如今已变成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访中,村民们骄傲地说:“我们现在可是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家门口就业
7月3日上午9时许,东沟村村民梁爱萍站在山西仁源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包装流水线前,认真地工作着。这个药业公司是东沟村引进的企业,大约一半员工都是东沟村村民。
梁爱萍今年48岁,是位单亲妈妈。过去为了照顾孩子,她不能外出找工作,家里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自从药业公司落户东沟村后,梁大姐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如今,孩子已经20多岁了,而药厂也用上了全自动包装流水线,梁大姐不仅没了后顾之忧,工作强度也降低不少。“我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日子过得很好。我准备再定个小目标,继续向前奋斗!”梁爱萍说。
在村子另一侧,55岁的村民牛存俊正在太原市鸡妈妈养殖有限公司内忙碌着。“鸡妈妈”是一个现代化养鸡场,2013年落户东沟村,员工除了一个负责人外,其余都是村民。牛存俊一人负责饲养两万只鸡,每天挺忙,但他却干得很有劲。 “过去,我以外出打临工为生,离家远不说,还没有保障。”牛存俊说。如今他在家门口就业,一年能挣4万多元。经过努力,2018年,他在村中购买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旧平房租出去又能多一笔收入。“现在的生活既幸福又开心。”牛存俊笑着说。
窑洞变别墅
今年58岁的张玉凤是土生土长的东沟村人,当过幼儿教师,也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如今是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谈起东沟村近年来的变化,张玉凤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村民们都还住着土窑洞,以种地为生。”张玉凤说。虽然紧邻市区,但因交通不便,村民与外界交流很少,只能靠天吃饭。2003年,在“轮椅村长”王贵明的带领下,大家团结一致奔小康,先解决了交通问题,接着填沟造地,通过种植枣树解决了生计问题。随后,村里积极引进企业,让村民集体致富。现在,东沟村的综合实力在杨家峪街道的16个村和社区中,排名前三,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
“我家已由过去的土窑洞变成了二层小别墅,加上院子占地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房屋的居住面积也有200多平方米。”张玉凤骄傲地说。村里还建了两个大型居民小区——东秀苑和东福嘉苑,不仅满足了村民的住房需求,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落户。如今,东沟村的常住人口有1万多人,村子的主路东沟路每天热闹极了。“就和城里的商业街一样。”张玉凤笑着说。
生活有滋味
“今年端午节,村委会给村民发了不少福利,包括米面油、糯米、大枣、绿豆、白糖等,到现在还没吃完呢。”张玉凤说。端午节是按户发,若到了中秋节或春节,则是按人发,福利更多。
村委会每月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村民子女努力求学也有补贴和奖励,本村幼儿免费入托。村委会积极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了“三保障”机制,即医疗保障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意外伤害保障机制。
东沟村拓宽翻修了主干道和小街巷,将污水、自来水、供暖管道全部接入市政管网,建起了老年人和残疾人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标准化医务所、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此外,村委会还积极提升乡村德智水平,农家书屋内的近万册图书能满足村民的日常学习需要。
从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到和谐宜居的示范村,东沟村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东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贵明说,在今后的发展中,村委会要继续在养殖、种植、加工等方面努力,让东沟村更加富强,村民更加富裕,大踏步迈进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