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工匠” 勇破“卡脖子”难题的王永晶

11.10.2021  08:34

  什么是“卡脖子”?王永有着切身体会。

  2017年,太原重工轧钢设备分公司车间一台德国希斯数控天桥铣滑枕主轴出现故障,国内从没有人对圆滑枕部件进行过拆装维修。“维修费用15万欧元以上,维修时间至少3个月,还不能确保完全解决故障。”王永晶回忆,这就是外方给出的回答。

  面对未知的技术困难和苛刻的维修条件,怎么办?

  作为公司的维修电工,王永晶站了出来:“设备既然能做出来,就一定有办法修。我试试。

  行业“大工匠

  在没有装配原理图的情况下,王永晶将主轴圆滑枕拆解,完好无损地拆出内嵌式主轴水冷电机。在维修电机的同时,他又对圆滑枕内其他部件进行拆解检查,解决了之前主轴出现的换挡问题和C轴夹紧体严重漏油问题。

  整个维修过程只用了40天,比外方提出的维修时间缩短近两个月,维修费用仅17万元人民币。而这次维修在全国同行业中尚属首例。

  凭着不服输的勇气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王永晶大学毕业后,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晋阳工匠”“三晋工匠”,获得“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全国机冶建行业工匠”等荣誉称号,成为行业内真正的“大工匠”。

  穿着油污的工作服,说话时略显腼腆的王永晶很难和“大工匠”形象联系在一起。但在太原重工轧钢设备分公司,“床子坏了找永晶”已经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他的手机也成了公司的维修热线。

  设备遇到小问题,不用王永晶到场,一个电话基本就能解决,这已经成为公司的惯例。每当设备操作者打来求助电话时,他会根据现场人员的描述,做出分析研判。如果是小问题,他通过手机远程指导,几分钟内就能帮助机器恢复正常运转。有些问题必须维修人员到场,他会制订维修方案,提前备好工具,尽量减少维修时间,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10余年来,王永晶已累计完成维修任务近3000次,曾负责20余项重点设备的大修及改造工作,累计修复各类进口伺服放大器、交流伺服电机、液晶手持单元百余件/次,为企业节约维修资金2000万元以上。

  “听诊”显本领

  公司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王永晶还有一手“”出设备问题的过硬本领。

  多年来,王永晶始终坚持巡查车间设备的习惯,每天重点巡查,每周全场巡查。3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内,数控设备、行车特种设备等各种设备上百台,但王永晶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只要设备稍有一点点异动,就能立刻察觉哪台设备出了问题。

  一次巡察中,王永晶听到了异响:“当时就觉得这个油泵的声音不对,有杂音,像一个老人很费力的喘气声。”在一台意大利英赛φ260数控落地镗铣床前,他凭声音判断设备主油泵有问题,随即对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异响是由于油箱缺油,油泵将部分空气打入系统产生的声音。

  在通知操作者为油箱加油的同时,王永晶认为油箱不会无故缺油,这里一定还有问题。他又对机床周边展开检查,发现排屑器内的铁屑堆积过多,高于机床回油槽而导致液压油顺铁屑流至排屑器,造成液压油缺失。

  无私“”“”“

  过硬的专业本领不仅有工作中刻苦钻研的积累,也来自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维修领域,王永晶名声在外,在太重齿传分公司、太重起重机分公司、太重矿山分公司等兄弟单位,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然而面对的机床及故障种类多了,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有欠缺。”王永晶沉下心来,先后自学了日本FANUC数控系统、国产华中数控系统和国产广州数控系统的调试与维修。《FANUC数控系统维护与维修》《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现代数控机床》《西门子840D SL维修与调整》等技术理论书籍更是占满了他的桌面和床头。

  理论知识的充实,实践经验的积累,让王永晶这位“设备医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工作之余,他撰写了《840D系统参考点调整方法》《西门子840D数控机床补偿的修正》《数控机床螺距补偿文件修正》等论文,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承下去。

  同时,王永晶还言传身教,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传授给50多名太重技能人才,为太重维修技术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