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调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北京人大网讯为有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水环境质量议案督办工作,10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亲自率队,邀请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参加,对相关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组上午到达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调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来到立水桥外环跌水闸污水处理厂,考察河道治污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深入昌平区东半壁店村,考察城乡结合部散煤使用和污水处理情况;前往翠湖再生水处理厂,调研污水处理情况。下午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环保局关于本市大气污染法制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市发改委关于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清洁能源发展和市水务局关于本市污水处理相关情况的汇报,并就如何推进相关工作开展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调研组成员对如何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水污染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一是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严格依法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问题,把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公正处置、责任追究贯彻全过程;二是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做到超前规划、系统设计、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总量,分解具体任务,发挥好经济杠杆作用,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措施,因地制宜研究治污的措施办法,确保防治任务圆满完成;四是要加快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从小从早抓起,尽快完善环境保护各项技术指标,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张工副市长就当前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讲话。
杜德印主任在调研中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在法治轨道上走上了一条持续推进的道路,但要充分认清目前污染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形势不容乐观,例如北运河经过多年治理,水环境质量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污水处理率在奥运会后不升反降。二是要认真总结反思治理方式,针对当前在城市治理上普遍存在的“滞后、脱节、僵化、低效”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治理思路,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在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污的积极性。三是要紧盯重点区域,指出目前城乡结合部、城市环状带、功能拓展区与新城之间,是城市社会问题的集中区域,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盯住这些重点区域,认真研究综合治理的措施办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梁伟副主任、柳纪纲副主任、赵义秘书长和市政府张工副市长、林克庆副市长,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经信委、市农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城建环保办公室综合处)
责任编辑: 马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