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张勇:关于新零售、关于银泰退市后的思考

24.02.2017  13:45

联商网消息:上个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受邀为湖畔大学上了一堂课。面对台下的企业家学员,张勇回顾了加入阿里近10年来所经历的若干个关键时刻,以及与阿里命运相关的一些决定及背后的思考与挣扎。


在提问环节,在回答联商网董事长、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关于入股银泰后续是如何考虑的问题时,张勇表示, 阿里对“新零售”是严肃的,绝不是搞一个时髦概念。

以下为提问环节内容:

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 问一下银泰入股后面的是怎么考虑的?

张勇: 我们去年提出五个新,引起很大反响,在新零售上面,大家有很多的讨论。阿里巴巴对于新零售是非常认真的去构想和实践它,我们绝对不是说一个概念,也不是说一个虚无缥渺的东西。

过去十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分割开来看,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越往后走,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就是一个世界,电子商务和实体商业是一个世界。在我看来, 电子商务是最真实的经济,不是虚拟的经济,它是反映整个实体经济的脉搏。 而在今天整个零售业态的发展,我用的关键词叫“重构”。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不仅有原来做电子商务的力量和经验,同时也能够用这样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去帮助实体商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构,赋予它互联网的能力。 实体商业的生产要素就是人、货、场,网上也是人、货、场,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今天中国实体商业碰到的问题,典型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快速增长和变化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实体商业碰到的问题一定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发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正在变成消费的主力军,但是中国的百货行业本质上还是赚商业地产的级差地租和超额利润。

然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跟装修没有关系,跟地段其实也没有本质关系,最多是便利性的关系。 但是这个标地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这个上面没有升级。我们认为实体商业面临一个大改革、大改造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两年前参与到银泰,当然这个私有化只是刚刚发起,还在过程之中,市场反响到目前还是非常正面的。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把银泰打造成为我们在新零售的尝试,真正以互联网要素重构人、货、场的试点。

无论是银泰还是三江,我们都是这么考虑的。刚才银泰的思考,包含了整个百货业态、百货商业重构,也包括Shopping mall业态的重构。而三江后面的思考,我们基于本地化、及时性的考虑,以食品生鲜为代表的消费对象、消费类别的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我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场景。

原来电子商务的做法是空军,从上面往下走的,它对于地面的渗透是不足的,今天什么东西是刚性需求,什么东西是刚性消费?就是一个东西,嘴巴吃的东西,吃的东西是刚性消费,只不过今天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多的对于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你怎么样提供这样的产品,同时他们又都是互联网人口,为了八块钱鸡蛋挤超市班车的时代肯定会过去。

今天随着年轻化人群在越来越变成消费主力,我们认为 未来,用户真正要的是有品质的产品,安全的产品,这样的服务。 人以食为天,一天三顿饭逃不掉的,电子商务做得那么大,但是吃跟我们有多少关系,每个人都要吃早饭,早饭跟我们有多少关系?现在还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觉得可以发生关系,这个关系不是为我们发生关系,而是我们在里面能够产生价值,能够让整个服务的提供,因为互联网的问题,使得供应链可以被缩短,使得需求可以被提前聚合。

比如说一个办公楼,那么多年轻的同事,早上要吃早饭,为什么早饭不能提前预定,为什么预定以后不能以地理位置纬度来聚合,为什么不以中央厨房的力量进行高效率的加工,每个人的早饭吃得热腾腾的,质量能够过关,价格合适的,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每个人吃油条还要担心这个油条是什么油炸出来的,这是我们的悲哀。回到前面,这两个项目,对于我们阿里内部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新零售这三个字的,我们绝对不只是想引起一番讨论和大家觉得很时髦。现在讨论新零售了,但是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是要做出来的。回到我前面讲的战术和战略的问题, 所有的战略思想,最重要看实践,把它做出来,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具体的想法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在银泰、三江这样一些物理的设施里面,能够把它去体现出来。

扫码关注“新零售”,全方位了解新零售、新电商、新业态

行业内第一个关注新零售的垂直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