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04.05.2015  10:42

 

            首批国家示范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第一职业中专写真

  临河一职创建于1982年,1995年晋升为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并被自治区政府部门批准改办为职业中专,1999年通过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复评验收,2003年通过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重新调整认定,2009年被评定为“中国百强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顺利通过三部委的验收审核,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历教育在校生4616人,104个在读班级,在编教职工369人;开设工艺美术、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计算机、动漫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酒店管理、财会、机电技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建筑路桥、高级护理、音乐舞蹈共11个大类专业,是巴彦淖尔市现代服务、艺术职教集团牵头单位。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套完备,各专业均有配套的实习实训设备,公共设施齐全,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美,办学条件趋于成熟。

   学校办学特色及办学成绩

   独创“三技六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仅仅掌握一技之长,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技术岗位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找份工作、考上大学,拥有财富可能很容易,而具备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快速适应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经过探索创新和实践,独创了“三技六能”育人模式,即让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普通话与社交能力+基本写作与计算机应用;具备六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实用、够用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真正能在社会上生存立足,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涌现出一大批创业的经理、厂长、老板及行业带头人。实践证明:“三技六能”是每个学生受益一辈子的“真经”。

   坚持内涵发展,推行二级管理。

  学校确定了“安全为先、德育为首、质量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大保障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中心,着力在构建独具特色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学校运行机制改革(校企合作、专业学校二级管理模式)两条主线;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基础,作为内涵建设的强力保障。

  大学是大师之学,中专是专家之学,我们将每个专业都设立为专业学校,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和专业学校的责任权限,出台学校二级管理实施方案,为专业学校定目标、放权力,实行专家治学,专家治专业的二级管理模式,选聘专业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担任专业学校校长,凝聚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团队,促进专业学校的内生性增长。实施一年多来,效果显著。

   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推行“一、三、五”教学模式,招生、就业、升学、技能竞赛全面丰收。

  各专业根据学校就业办提供的企业用工信息和要求,结合市场调研,依据“大赛引领、双证融通、技能提升、对接岗位”的原则,落实“职业素养+核心技能”的教学实施计划,对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创新。首先将课程整体上分为基本素养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然后根据每一专业职业岗位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由有关专家、教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一起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服务、实践活动及技能形成规律进行设计、编排,有机组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从而构建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模块训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大胆创新和实践,实行“一、三、五”教学模式,即:学习的一个指导—导学案;学习的三种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拓展学习;教学的五个环节—预习、交流、展示、拓展、反馈。具体措施:一是撤掉讲桌,增加黑板,增加学生展示空间;二是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三是实行课堂10+35,把时间还给学生;四是充分信任学生,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一、三、五”模式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彻底颠覆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昔日沉闷的课堂焕发出生机一片,真正践行了素质教育。

  2014年秋季,学校仅用一周时间即完成招生计划,并在全区职业学校中为数不多的实行限分录取,出现了很多拿着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却到临河一职就读的新现象,最后招收新生1867人,占到全市职校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超额完成市教育部门下达的1600人招生任务,且生源质量比往年有明显提高。

  连续五年就业率超过96%,2014年学校共计推荐就业学生455人,自主就业120人,就业率达97%。区外就业率达42%,就业稳定率82%,自主创业率达9.3%,学校与利丰汽贸集团、北京正通艺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北京申通物流、当当网、盾安集团、包头幼教联盟等建立了长期人才供求合作关系,部分骨干专业已实现了与名牌企业的全面对接,学校被评为“中国十大就业典范学校”。

  2014年,全区艺术专业考试中,我校学生统考过关率再次达100%,艺术类高考本科升学率达46%,对口类本科上线101人,尤其是环艺专业,本科上线率连续十年创高,被政府部门评为“高考优胜单位”。

  学校的技能大赛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每年都有部分专业代表自治区出战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且成绩不俗。连续五年,学校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都名列前茅。

   以践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德育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要成才,先成人”和“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的育人理念,创建和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模式。

  通过“读经典、学榜样、听经典歌曲、看经典视频、写反思、践行、查不足、奖励先进、抓传统节日、建立家长学校”等十种做法,大力推行以树德、铸魂、固本、育人为主题的“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那些重点高中不要,普通高中嫌弃的孩子学会了自我心灵的救赎,找回了自尊和自信,懂得了孝敬父母、问候老师,迸发出无限的学习正能量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硬件建设是载体,文化建设是灵魂。学校环境处处育人。三步一景点,五步一雕塑,从让孩子找回自信的“乐魂”、帮助孩子成长的“逮马”,不忘父母艰辛的“父亲”,到提醒教师与孩子充分沟通的“时光穿梭”、激励孩子奋勇前行的“名生墙”,无不蕴含深意。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合作等各种能力。首创全区仅有的校办省级博物馆——内蒙古河套教育民俗博物馆,使教育与文化完美结合,体现了育人先育魂的重要性,和谐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进行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各个专业都确定了一批合作企业,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技术骨干到校指导,实现与企业的全面对接。

  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学校是巴彦淖尔市现代服务业艺术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和秘书处单位。成立以来,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推动了巴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扩大校际合作范围。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构建中高职融通的新格局。

  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放在车间,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办学成效

   显著的社会效益。

  建校以来,学校招生数量不断扩大,连续十年每年招生超过1600人,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大批中考落榜生被培养成有用之才,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显的人才效益。

  建校30年来,临河一职培养了两万余名合格技能型人才,已有8000多人考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近200人被清华、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录取。连续十几年实现了推荐就业率近全部的满堂红,其中近3000名毕业生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发展,毕业生供不应求。

   广泛的综合效益。

  临河一职是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每年转移和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转移和培训城市就业再就业人员7000人,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缓解巴彦淖尔市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及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临河一职将乘着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以内涵发展为中心,推进二级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推进巴市职教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示范校中的佼佼者,敢为人先,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谱写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