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太原迈向“高大上”
公交“零换乘”、地铁要开工、管网入隧道、园林全覆盖、城管智慧化、民生一站通——我省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快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记者日前获悉,在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其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全省“一盘棋”中的重点所在。
道路交通:形成“零换乘”运输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我省将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发展低碳、高效、环保的大容量地面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和智能公交系统,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公交换乘站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树立行人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等设施建设,到2015年,每个设区城市至少建设10公里的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
其中的重点是,在火车站、汽车站、高校园区、开发区、商贸区、大型住宅区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逐步形成“零换乘”运输。
城市管网:太原试点综合管廊模式
我省将加大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2014年到2015年,全省将新建城市供水管网1200公里、污水管网1200公里、燃气管网2000公里、供热管网1600公里。在此过程中,太原将成为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试点。我市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园区地下管网都要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记者了解到,地下综合管廊也被称为“共同沟”,就是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上水、中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控制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有助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达到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国内,综合管廊模式总体来讲尚处于探索阶段。
园林绿化:太原实现“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
我省将以提高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园林绿化水平为重点,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城乡统筹建设、弃置地生态修复,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到2015年,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同时,全省22个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
在园林城市建设方面,太原要实现“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此外,太原等地还要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管理:打造一站通等民生服务平台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还在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提出建设要求。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省提出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我省将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11个设区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城管平台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太原市、阳泉市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和一网通、一卡通、一站通等民生服务平台,构建智慧城市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