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蚊类数据勾画病毒传播图普

14.07.2015  11:30

日前,eLife杂志刊载研究称,目前携带登革热和奇昆古尼亚热症病毒的蚊子的扩散速度空前,而应对上述病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或疫苗,因此了解蚊子的习性有助于有效利用公共健康资源。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这两个种类,它们携带登革热、黄热病毒和奇昆古尼亚热症病毒。这些疾病会造成关节损害等持久性的问题,且通常会给儿童和老人带来致命风险。

为了构建信息图普,研究人员使用电脑模型预测某一地点是否适合蚊子生长。此前的研究一般只关注温度,但新模型则考虑了更多内容,包括最低和最高的年度降雨量、有关草木的卫星数据以及某地区的乡村或城市化程度。

尼泊尔健康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员蒙格纳·迪莫(Meghnath Dhimal)说:“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因为只凭借气温无法分辨哪个地区存在或不存在蚊子。

研究人员将信息图同各个地点采集的蚊子生长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并表示该数据库是目前最大的蚊类数据库,包括约2万个埃及斑蚊、2.2万个白线斑蚊的记录。

研究人员发现,模型预测蚊子数量较为庞大的一部分地区,在实际记录中的数量却较少。研究报告作者之一,英国牛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奥立弗·布拉迪(Oliver Brady)表示,公共卫生当局和研究人员应该确保记录的正确性。

最近几十年,由于气候变化,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传播到了山丘地区。但迪莫认为研究并未包括来自不丹和尼泊尔等国的数据。他说:“这些研究结论可能适用于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但对于多山的发展中国家意义不大。”而针对这些地区的预测并不确定,由于记录较少,信息图普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山区的地形。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工作还在继续,并且会吸取来自其他科学家的建议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