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司局长笔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形成的新思想、开辟的新征程,对推动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新气象、新举措、新作为,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一、在新时代深刻把握基础教育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篇章、踏上了新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照2020年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上;不充分主要体现为普及和巩固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教育内涵发展还不够,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加大供给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准确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定位,区别基础教育不同类型,在进一步提高普及和巩固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对农村地区、艰苦边远贫困地区等特殊地区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每一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目标。
二、用新思想全面武装中小学师生头脑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首要任务是把中小学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特别是用习近平教育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党建和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牢牢把握好基础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要以政治建设为首,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中小学党组织的八项职责,抓好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小学落地生根,坚决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想对中小学渗透;管好校风教风,规范办学行为,坚决防止发生侵害学生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建好党员队伍,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认真落实教育部今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着力构建并落实方向正确、内容全面、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推动每一所中小学把“六育人”落到实处,形成课程化、系列化、常态化德育工作载体。
三、踏新征程努力书写好基础教育奋进之笔
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书写好基础教育奋进之笔。
实施第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县为单位做好幼儿园布局规划,完善城镇和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稳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积极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布局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教育教学,全面实施这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实现到2020年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建立项目库,扩充高中教育资源,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动各地建立合理的普通高中成本负担机制,到2020年实现每个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达90%以上。实施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坚持“全覆盖、零拒绝”,落实“一人一案”要求,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到2020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化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引导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转向促进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推动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颁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动各地各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治理水平。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积极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和条件资源建设,健全教学组织管理,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完善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推进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部署实施学前教育“小学化”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保教观念,提升保教质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