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凤凰山矿多路开渠引来效益“活水”

01.09.2014  10:49

晋煤集团凤凰山矿多路开渠引来效益“活水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挖潜任务异常艰巨……面对重重困难和诸多不利,凤凰山矿化挑战为机遇,结合矿井实际,围绕人、财、物多路开渠,引来效益活水,为完成后半年1.1亿元的增收节支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人尽其才———注入创效“催化剂

陈广斌是凤矿洗煤厂洗煤车间的皮带司机。前不久,车间响应厂里号召,减员20余人。在这种形势下,他主动承担起因人员减少增加的工作量,在原来看管两台筛分机的基础上又承担起四条皮带机的看管任务。

面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我们积极响应企业号召,精简人员,通过师带徒、班组小课堂等形式让职工快速掌握多岗位技术,确保人员减少的情况下生产正常进行。”洗煤车间主任路冬雷告诉记者。据悉,今年以来,该厂已经转岗分流30余人,按去年底人均8万多元工资计算,薪酬成本费用就是200多万。

特殊时期,凤矿党政果断提出: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的思路。该矿充分发挥基层区队“五级培训基地”作用、周五学习会等形式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让一名职工同时掌握多岗位工种技能,努力打造一专多能型,甚至是全能型人才。如今在凤矿,不仅生产单位在减人提效,地面单位也采取了积极举措。

凤矿文工团的李永义是一名专职音响师。近来,他可是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干好调音、试音等本职工作外,他还多了一个新差事——领唱老师,取代原来临时工走后留下的空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我们文化工作站前不久将30余名临时工全部清退,这样一来,这30余人的工作就全分摊到了现有的15名正式工身上。为矿上省出工资投入一百余万元。”该矿文化工作站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财尽其利———拧紧支出“水龙头

以前是客户上门‘求’我们买他的东西,现在变了,是我们上用户的门‘求’人家‘买’我们的东西。”在该矿物资采供部采访时,杨维华书记一语道出了现在的市场形势。由于矿井采掘工艺的变化和配套设备的更新换代,该矿先前购置的一批单体柱成了积压品,造成了资金占用。该矿多方联络,当得知兄弟单位古矿和寺河矿二号井需要同样的材料时,他们主动上门,将积压在仓库的500余套单体柱“”给了他们,仅此一项就减少资金占用70余万元。

现在企业资金紧张,要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效益。”在凤凰山矿,无论是矿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为了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职工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骨头缝”里“抠肉”的“算盘精”。

在采购配件过程中,该矿更是秉承货比三家,“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杨永明是该矿物资采供部一名采购员。前不久,他们接到电话说是职工俱乐部的一个断路器损坏,需要购置新的。以往一直选用广州某品牌,单价需要4100元。为节约资金,淘到质优价廉的备件,他登录专业网站认真比对,并先后与本市5家经销商取得联系,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终选定长沙某品牌,仅花3500元就搞定,而且品牌知名度和质量比之前的还好,使用效果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物尽其用———扎牢成本“篱笆墙

材料配件费是凤矿成本控制的“重头戏”。为确保每一个配件利用最大化,该矿坚持能用旧不领新、能修复不换新、能自制不购新的原则,引导干部职工在配件管理使用过程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牢牢扎紧成本“篱笆墙”。

废旧设备并非‘鸡肋’,而是实实在在的‘宝贝’。”这是该矿井下机电运行工区材料员程茂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5月份,该区检修车间内多了一台刚从井下水仓“退役”的水泵。由于长期磨损,导致这台水泵叶轮边缘被磨成沟槽,密封环凹槽也被磨平,严重影响出水量。为保证安全生产,只好将它替换下来。但替换并不等于报废,程茂盛第一时间投入到修复水泵的“战斗”中。经过反复研究,他采用补焊技术填平了叶轮凹陷该矿分,并利用双向耐磨不锈钢自制一个密封环,彻底治愈了这台水泵的“骨伤病”,给它在井下找到了新岗位,由此省下备件费3000多元。

像程茂盛一样,自己动手动脑修旧利废的职工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仅限于“”设备,还发挥智慧“制造”,甚至是“创造”设备。该矿机电安装工区每年都会对井下回收上来的旧螺栓、螺母进行分类、修复。以前的方法是工人将螺栓、螺母固定在钳台上,使用扳牙或丝锥进行人工修复,每天每人不足200条,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不能完全修复。今年该区技术人员根据不同规格的扳牙、丝锥尺寸大小测量,以及不同规格螺栓结构形状,设计加工成了螺栓、螺母风动修复工具。每人每天可修复600多条,效率提高三倍多。紧一个多月就修复各类螺栓、螺母25000多条,创造经济效益33000多元。

来源: 晋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