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求突破 移民搬迁上台阶
“十二五”以来,忻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破 难点,合力攻坚,把易地扶贫搬迁当做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战场,确定用5年时间全部搬迁200人以下贫困村。即5年搬迁17万人,比原计划提前10年,年搬迁人数比往年增加5倍, 全市掀起千村大搬迁万人大移民高潮。2011至2013三年共移民搬迁11万人,占到规划任务的65%。建房工程已经全部开工,三年累计完成建房主体工程建设近2.8万套、240万平米, 可安置移民人口10万人。90%贫困人口安置在县城或城郊,有效地拉大了城市框架,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移民搬迁取得明显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确实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领导
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召开由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参加的扶贫攻坚千人大会,扭住以移民搬迁为主要目标的 扶贫开发工作不放松,环环紧扣,步步紧逼,毫不松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把易地搬迁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小康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每年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市委书记董洪运、市长郑连生亲自安排部署,严 格工作要求,随时掌握情况,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张晓峰副书记、王士桦副市长更是抓在手上,亲力亲为,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 第一责任人,不存有丝毫懈怠,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确保落实、全力推进。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二、大胆突破,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针对忻州的实际和群众意愿,我们一改过去从山上到山下、从沟掌到沟口的搬迁方式,大胆尝试了城镇化搬迁安置模 式,将移民安置在了县城或城郊,是移民群众一步到位过上了便捷的城市生活。城镇化安置,楼房化居住,建设速度快、标准质量高、建设用地少。不仅简单地解决了贫困山区群 众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问题,而且将使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途径等发生质的变化。移民搬迁后,在原居住地所有的房屋、土地、山林、耕地等的权属不变,并按规定 办理户籍迁移,户籍迁入城镇的,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这种安置方式受到了移民群众普遍欢迎。近三年,全市90%以上的移民安置在县城或城郊,增加城镇居住人口9万多人 ,直接提高城镇化率三个百分点。
三、破解难题,认真解决移民搬迁瓶颈问题
在建房占地方面,我们一方面简化用地审批环节,对搬迁建房用地优先审批;另一方面,通过无偿划拨国有荒山、荒滩、荒地 ,迁出村和迁入村互相调剂集体土地,集中利用农村宅基地指标、荒山荒坡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移民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等多种方式,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有效缓解 建房占地难题。代县、静乐县利用困难国企闲置土地,建起了移民新区,政府出资安置国企职工,做到群众、职工双满意;宁武县、偏关县开发荒山荒滩、填沟造地,用于移民工 程建设;忻府区统一利用农村宅基地实施旧房改造,腾出的土地全部用于移民建房。这些有益的尝试,保证了全市移民搬迁的顺利推进。
在资金投入方面,三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250万元,保证了我市自加压力增加的1.45万搬迁群众享受到与省定标 准同样的补助。市财政还拿出11000万元,对11万人搬迁群众每人补贴1000元,有关县又人均增补1000元。市县两级用于扶贫搬迁的投入达3亿多元。这样大的投入力度,在忻州扶 贫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部门协作方面,我们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发改、财政、交通、水利、教育、商务等部门对已 经实施或列入移民搬迁规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及时对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中村巷硬化、路灯亮化等项目范围进行了调整,集中用于 移民新区(村)建设;整合了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等项目,统一实施了移民搬迁建房;国土、规划、城建、电力等部门对移民搬迁项目用地、规划设计用电等做到了优先 审批;教育、卫生、交通、民政、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把项目资金向移民新村倾斜。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初步实现了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一体化、资金效益最 大化。
四、严格考核,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保全市“十二五”期间1544个山庄窝铺、16.97万人移民搬迁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将这一工作纳 入了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工程、年度目标任务,重点督查,严格考核。在工作推进工程中,实行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奖惩兑现;实行了工作进度通 报制,每月15日定期在《忻州日报》、忻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度进行排队通报;实行了工作约谈制,对通报排队连续三次排队落后的县,由市委、市政府领导进 行工作约谈,分析原因、寻找差距、限期赶上;实行了工作问责制,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交账,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县市区,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 领导进行工作问责和责任追究。
五、注重实效,稳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
我们不是单纯以搬迁多少为目标,而是在增强可持续性上下功夫,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先做总体规划 再搞搬迁实施,把搬迁地真正选在有成长性的地方,确保搬迁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为承接今后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坚持移民跟 着产业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工经济,真正让搬迁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抓住片区开发的机遇,全市建成大棚2.58万亩,建成羊舍2000余座,移民户可因地制宜选择创业门路 。2013年我市将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的万人就业计划列为搬迁户就业的主要措施,优先培训搬迁户,优先安置搬迁户,确保一个搬迁户有一人就业。优先流转搬迁户的闲置宅基地和 耕地,尽力增加搬迁户的收入。同时,落实低保政策,对无就业能力的搬迁户能保尽保,消除后顾之忧。
六、强化管理,着力打造文明社区
在移民新区建设的同时,就及早谋划未来移民社区的管理,力争使每一个移民社区成为城镇化建设中新的亮点和文明社区。每 一个移民新区在建设的同时就规划建设了小区管理用房和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及商业服务设施。要求移民新区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和社区管理组织,将移民新区纳入城镇社 区管理范畴,加强对移民新区的管理,避免形成社会管理真空。每个移民新区都要由物业公司对住房维护、环境卫生、美化绿化、安全保卫等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及时建立健全移 民新区(村)社会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公约,依靠制度强化文明意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规范住户的行为举止,建设和谐文明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