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发挥巨大减灾效益 沅水流域堤垸经受高洪考验
本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刘燕龙 常世名 万国卿 记者 柳德新)7月中旬,沅水流域持续暴雨引发流域性特大洪水,沅水中下游全线超保证水位甚至历史最高水位。沿线广大军民严密防守、全力抢险,实现了未溃一堤一垸的目标。其中,持续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
在湘、资、沅、澧四水中,沅水流域面积仅次于湘水,但其水量第一,历史洪峰流量最大。1996大水以来,在国家支持下,我省加快沅水流域综合治理,修堤防、固基础、除隐患、扩洪道,有效提高了沅水流域防洪抗灾能力。
城市防洪工程将洪水拒之城外。常德市通过日元贷款和市、县自筹,累计投入城市防洪建设资金15.14亿元,共修筑100年一遇砼防洪墙22.6公里,20至30年一遇砼防洪墙8.1公里,50年一遇土堤55.4公里,修建各类防洪闸及交通闸近100座,除险加固大堤近70公里。
加高重点垸,建设分洪闸,“疏、堵”结合。国家对沅水流域的沅澧大圈、沅南垸等重点垸投入资金4.6亿元,按历史最高水位加高1.5米的标准,加高培厚堤防,改造所有涵闸,还对部分薄弱堤基100米范围内进行填塘固基、吹填压浸处理。沅水流域沿线40个小垸、巴垸,通过实施“平垸行洪”,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在汉寿县围堤湖垸,一道分洪闸嵌入沅水防洪大堤。遇到超标准洪水,打开这道闸门就可有计划分洪。
培修加固沅水干堤和万亩堤垸,提升防洪标准。在四水治理中,我省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沅水干堤培修加固、河道清淤扫障、穿堤建筑物改造等。各级还自筹资金4.5亿元,对沅水下游的车湖等5个万亩以上一般垸培修加固,将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7月11日至18日,沅水中下游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其中:桃源站洪峰水位达47.37米,超过1996年7月17日46.90米的历史最高水位。沅水全线发生各类险情200多处,仅为1996年大水险情的3%,没有发生一处溃垸性大险。
“只有大干水利,才能提升抗灾能力。”省防指副指挥长、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说,这次特大洪水也暴露了沅水流域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是城市防洪圈标准偏低;二是一般垸的堤身单薄,特别是保护桃花源机场、鼎城区的善卷垸和保护桃源县城的漳江垸,迎流当冲、基础薄弱、穿堤设施老化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受资金限制,一些重点垸出现新的险情,仍需大量资金整治。
链接
1996年7月中旬,沅水流域发生洪峰流量4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虽经五强溪水库发挥巨大的拦洪错峰作用,但桃源站7月17日1时仍然出现46.90米的最高洪峰水位,沅水中下游全线危急,发生大小险情7500余处,其中溃垸性大险27处,沅水两岸的小垸、河汊基本淹没,车湖垸、木塘垸、青山垸等6个万亩大垸溃决、漫淹,围堤湖垸破堤蓄洪,桃源、常德、汉寿城区一片恐慌,受灾群众达291万人。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