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20.06.2014  12:24
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表示单位是mg/Kg食品或食品农作物。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残留农药是指蔬菜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病虫害比较严重,种植过程中需多次施药,加上施药后采摘间隔短,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过量。当农药残留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常见的残留农药主要是有机磷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甲拌磷、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和三唑酮、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等。
如何减少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积极贯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从而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2)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了安全地使用农药,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选用本事毒性低、安全性大的农药品种,也就是对非防治目标生物的毒性接近于零的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呋喃丹等,从根本上解决因高毒农药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中毒问题。
(3)合理使用农药。根据农药的性质和病虫杂草发生的规律,合理的使用农药,以最小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这样既降低了用药成本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