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不能“只管建,不管用”(委员手记)

25.03.2015  11:05

      2014年7月下旬,包括山东在内的我国多个省区遭遇严重干旱,部分秋粮作物面临绝收局面。此时,我作为以“三农”为参政议政工作重点的山东省政协委员、民革青岛市委机关干部,在青岛市农委挂职,因而有机会分头“下乡”查看旱情。

  通过调研,我发现旱情之所以严重,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土地分包的种粮农户抗旱人力不足;二是灌溉技术落后,提水浇地成本过高负担不起;三是兴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是摆设,关键时候用不上。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水利建设,每年投资都在上千亿元,2012年还首次突破4000亿元,2014年更高达4880多亿元。然而奇怪的是,连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后,  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却很少能发挥抗旱作用,现代农业依然要“靠天吃饭”,这么多的农田水利资金都去哪儿了?

  调研时,有村民向我透露了一些惊人秘密。近年来,虽然水利建设投资巨大,但多数水利设施建成后基本不管用或不能用。随后的调查也印证了村民所言。如,有些机井因工程转包,尚未打到出水深度就草草收工了;有些水利工程验收后竟没出过一滴水,灌溉管道成了摆设;有些拨款建的机井房,不安水泵不通电,甚至出租开饭店了;有些农民为了抗旱,还得自掏腰包在农田里打机井;有些地方能浇地的水渠还是当年人民公社建的。

  回来后,我将调查实情连同审计普查水利工程和改革建议一起,写成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亟待查处》的调研报告,山东省水利厅立即派调查组来青核实反映情况,青岛市水利局领导也专程来询问具体案例。

  调查组走后,水利局领导又专程来介绍调查结果。近日,据村民来电反映:不久前,将水塘闲置机房出租开饭店的村书记竟“意外”落选了。用作饭店养鱼池的大坪塘也已开挖铺设管道,安装水泵,正在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工程……

  事实上,我所反映的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绝不是一省一市的局部现象,只是农田水利“只管建,不管用”的弊端,多被近年来的“风调雨顺”给掩盖了。一旦遭遇旱灾,隐藏的“水怪”必将暴露。如今,水利建设“花大钱、出大力,浩大工程不给力”的怪相,究其原因还是出在工程立项、出资、建设、验收和追责等监管制度上。

  为此,建议:应将规模化、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基础性设施来建设,破除“水利部门管建不管用,农业部门管用不管建”的体制弊端。农田水利实行投资、建设、验收三公开,全程有监督,建成后应由使用人验收,保障能用、好用、管用。国家应尽快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一次全面的“资金使用和工程效能”专项普查和审计,彻底整治水利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清除侵吞国家和农民利益的水利蛀虫,保证国家的惠农政策能真正普惠农民。

  (潘    跃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5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