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推进棚户区改造 冬日不再烧煤炉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新建成的滨铁佳园小区时,正好碰上了63岁的李成旺在小区里遛弯儿。崭新的住房、便捷的生活,让他的脸上挂着笑容。
1986年,李成旺从巴彦淖尔市来到乌达工务段,成为一名铁路工人。“那时一家人就挤在三道坎40来平方米的平房里,地方小不说,居住环境差才最让人受不了。”李成旺说,三道坎是乌海煤炭重要的聚散地,每天拉煤车特别多,一遇到刮风天,屋里屋外都是煤烟和灰尘。尤其是到了冬天,生炉子取暖,家里的灰尘就更多了。
为了改善像李成旺这样的铁路职工的生活条件,乌海市积极与铁路部门合作,共同实施铁路棚户区改造。就在2014年4月,李成旺如愿搬进了新家。“你看我这新房100多平方米,三室的,既宽敞又干净,最主要的是冬天也不用再烧炉子了,住得很舒服。”李成旺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1976年建市的乌海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炭曾带给这座城市无限辉煌,却也给这里的人们留下无尽烦恼。几乎所有矿区居民都住在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面积狭小,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大多成了危房。
据介绍,乌海市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煤矿棚户区搬迁项目,涉及所有沉陷区棚户居民,搬迁矿区居民51431户、154638人,占全市人口的1/3。
为了让搬迁户住得舒心,乌海市在各安置区设立了公交站点,在周边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大型超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配备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活动室和图书室,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安居社区居住的高美仙是2009年从苏海图矿区搬迁过来的。“我一直就是个文娱爱好者,原来在矿区,条件不允许。”高美仙说,“搬到安居社区后,我就组织大伙扭秧歌,队伍人数最多时有100多人。”
去年7月,高美仙一次性缴纳了5500元医疗保险费,开始享受职工医疗保险。现在,高美仙每天健身时顺着小区北面的神华大道,一直往东溜达,就到了乌海湖跟前。
正是因为有了棚户区搬迁改造政策,越来越多棚户区居民告别了矿区,从低矮破旧的平房搬到了窗明几净的高楼。
目前,乌海市实施的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包括矿区居民、城市贫困家庭、刚毕业大学生及城市打工族。2014年,自治区下达乌海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任务为9456套。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建成9633套,基本建成率达102%。今年,乌海市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开工19890套。
一把把凝聚党和政府关爱的保障房新房钥匙,一项项深入人心的惠民政策,正为越来越多棚户区搬迁家庭打开幸福之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