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六模式六机制 夯实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成果
本站讯 近年来孝义市积极采取六个模式、六个机制,夯实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成果。2005年-2014年,十年累计投资9014.75万元,新建和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5处,解决了286个村9所学校19.53万人的饮水安全。
该市以水源定规模,以规模定设计,确立了六种解决模式:一是结合城镇化规划实施中心集镇集中供水工程。立足于将城市管网向城镇、农村延伸,启动中心集镇集中供水工程,以解决压煤、压铝村庄移民搬迁房供水难题。二是新凿灰岩深井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采煤区域,特别是采煤漏水区,从长远解决、确保安全角度出发,主要依托当地煤矿企业筹资,新凿灰岩井兴建集中供水工程形式加以解决。三是利用现有水源井发展集中供水和联村供水工程。对已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采煤乡镇,主要利用现有岩溶井水源,通过延伸供水范围,扩大供水村数量,实现一井多村联村使用,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现有岩溶井使用效率,尽量减少凿井投入。四是实行异地调水解决东部平川氟砷含量超标问题。针对部分村氟砷病区水质,远距离引水铺设管道,兴建分水站解决饮水安全改水问题。五是开发利用浅层水建设单村供水工程。对中浅层水源尚未破坏区,水质水量都可保障的村,继续实施单村供水工程。六是兴建庭院旱井集雨工程。对南阳乡和杜村乡等乡镇立地条件差、人口少、居住分散、无浅层水源、周边也无引水水源的村,采取庭院旱井集雨工程形式,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该市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落实了六个机制。一是引导企业反哺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推广“一矿一井、一厂一井”解困新机制,累计吸引企业投资388万元。二是推行补偿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机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采取补偿企业投资兴建水源和蓄水池工程、所涉村兴建管道工程的办法,兴建了两处单村供水工程,完成投资110万元。三是建立完善乡村配套投入机制。鼓励经济实力较强的乡村从煤矿、企业上交村集体收入中尽可能挤出资金投入到饮水工程中。完成投资200多万元。四是发展大户投资农村饮水工程。例如南阳乡大户投资12万元,利用国补资金9万元,铺设主管道1200米,兴建30吨蓄水池1座,引水进村入户,一举解决了全村200多人长期以来3里以外拉水担水的问题。五是群众投劳投工兴办农村饮水工程。采取了乡政府补一点、下乡工作队扶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群众投劳投工折款抵顶一点的多渠道融资办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利用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新水源工程及维修改造提升工程。对农村饮水安全新水源工程及维修改造项目进行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近三年投入700余万元。
来源:孝义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