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公益性 太原"公参民"改制让优质教育更加普惠

03.12.2021  07:23

  今年秋季开学后,刘先生的女儿升入初中二年级。刘先生仍记得临近开学时的一则消息把全家乐坏了:“太原一批‘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全部执行公办学校的收费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招学生和原有在校生,全部免收学费。”之前,刘先生住在小店区,2020年秋季女儿进入五育中学,不仅每年要交学费,全家还在学校附近租房。“租房费、学费、补课费,确实压力大,现在一下节省了两年学费。

  “回归公办既是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办好教育本来就是政府的法定义务。”按照《理顺省城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太原在全省率先启动“公参民”体制机制改革,用坚定的信心,强有力的举措完成了第一批的改革任务,惠及了10所学校的1.3万余名学生。对此,太原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办好教育的主体责任扛起来,推进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

   办好公办教育靠的就是实力

  “家长之所以花钱、甚至租房,就是看中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改为公办后,会不会带来‘大锅饭’问题。”……“公参民”改公办消息一出,成为热门话题,让面临升学焦虑的家长们,更担忧了。

  之前,闫女士正是焦虑的家长之一。“儿子进入师爱中学,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孩子升入理想中学;担忧改为公办后,能否保持原有教学质量。”开学近三个月来,看着儿子稳步提升的成绩,闫女士放心了。“科目增加到7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成绩很稳定。”对于小升初的选择,闫女士觉得非常正确。她说:“转为公办,解决了‘公参民’学校过热带来的择校问题,真正给家长和孩子减负了。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为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首批“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后,惠及10所学校的学生1.3万余人,新增财政投入1.7亿余元……从文件起草到具体实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转公办肯定利大于弊,对维护教育公平性、公益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缓解教育焦虑等方面,明显起到了加速与催化作用。

  对于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抱有极大的信心:“改革实施得如此稳健、成功,得益于这些年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更说明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办好教育,我们有实力!

   放大优质资源蹚出一条新路

  “当初,‘公参民’既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也是促进教育‘基本均衡’过程中的一项举措,对教育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这点,参与今年“公参民”转制改革的多所学校负责人都表示认可。

  “以前确实对教育投入不足,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公办学校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的方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校长雷晟认为,“公参民”学校确实缓解了之前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对教育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追赶先进教育发展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后来,‘这些学校对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带来了冲击,亟需改革。”为此,市教育局历经数月调研与摸底,多方沟通与协调,按照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稳中求进的“五个坚持”原则,分两批完成。第一批10所“公参民”学校于今年9月转为公办,包括五育中学、成才中学、凤凰双语中学校、同心外国语学校、师爱中学、文华中学、三立中学、南海中学、杏花中学、新民中学。剩余的8所学校,2022年底前完成改革。

  而且,《理顺省城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为转为公办的“公参民”学校设立一定过渡期。其间,现有教师、职工的聘任、管理机制不变,待遇不变;现有经费使用渠道不变,今年招生方式暂保持不变,学校运行管理机制暂保持不变。“这些学校作为省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田,改革过程中要保障其办学自主权、保证学校秩序不乱、教师队伍人心不散、办学质量不降。”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运行来看实现了上述目标。通过改革,我市结合学校布局放大了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为激发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蹚出了一条新路。

   打通竞争通道激励教师成长

  改革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最面临挑战的,则是学校。

  面对诸多挑战,雷晟认为,学校要用新办法、新思维去破解新难题。“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硬实力’,包括学校方向规划、办学条件、师资培养、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谁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唯有老老实实把心思用在教学质量提升上,才能保持良性发展和吸引力。

  对此,太原十二中副校长、师爱中学执行校长王布宁非常认同。他说:“师爱中学转为公办后,与十二中教育集团各个校区的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各个校区之间老师的互通、交流开辟了通道,其实有利于激励老师的成长。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为公办后,会倒逼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变成更多家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同时,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基础,家长不用每年再交学费了,全部由政府买单,真正实现了群众期待中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