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守住公正 良知换来公信
记者 侯成丽 通讯员 张磊
走进襄垣县法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十四个烫金大字:“不怕不懂律条,就怕没有良知;程序优于实体,实体重于泰山。”这就是该院院训。1月21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襄垣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称号,该院院长姚江平被特邀参加会议。这是该院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第二批法官现场教学培训基地”、“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后收获的第4个国字号荣誉。2014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14名全国人大代表到该院视察指导工作。
倾心推进案件公正办理
襄垣县法院自2013年成立案件管理局以来,不断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即:用好一个平台(信息化),强化一个公开,推行一线流程,评好每一案件,开好一月研讨。每月召开院务大会,对案件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排队,对重点案件进行分析研讨。
2014年5月,该院推行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负责制,由原先的会签制改为评议制。首批任命26名审判长,对合议案件实行“1+2”的审理模式,即1名审判长加2名人民陪审员;对所有案件实行“1+2”的评议监督模式,即1名院领导加2名司法监督员。对评议结果,合议庭可以听取意见,也可以不听取,按照合议庭的意见下判。运行效果比较明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同年5月成立案件监督局,推行诉访分离与诉访融合。严格分清节点,将受理、审查、听证、评议、终结融为一体,力争做到四个到位:有理的解决到位,无理的解释到位,困难的救助到位,违法的打击到位。目前,该院已经化解了信访案件18件,取得了预期效果。该院平均每年受理案件2600余件,通过多年的系统性管理,近年来所审结的案件实现了零上访。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自2011年以来,襄垣县法院开展了“便民111”司法服务工程,工程把握三个“要”:要在理念上亲民,要在方法上便民,要在结果上护民。理念上亲民为:使法官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民本思想和民生情怀,坚持司法要深入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方法上便民为:推行一线连三点工作法。一线为开通后三位为“1”的司法服务热线,三点为:诉前上门解难点、诉中现场审热点,诉后兑现查终点。每一个法庭均配置巡回审判车,在诉前、诉中、诉后提供司法服务;要在结果上护民,对涉及民生的案件,尽量通过非对抗的形式来化解纠纷,及时保障民生权利。2014年6月的一天,该院下良法庭的热线骤然响起,辖区王村镇王村一位85岁的老人陈某在电话里称,外面的雨水从窑顶不断地往家里渗透,打电话给孩子们均不管,想让法庭帮助管管此事。见此情形,下良法庭的法官没有半点迟疑,迅速开上巡回审判车冲进瓢泼大雨中,路上一片泥泞,法官多次推车前行。见法官冒雨前来救助父亲,几个孩子被法官的言行所感动,最终他们协商各家轮流赡养父亲。
3年多来,该院坚持司法服务“零距离”,累计开展巡回审判262次,上门立案198次,诉前调解案件559件,案件回访1176件,发放便民联系卡两万余份。全院民事案件的调解率达到70%以上,三所基层法庭的调解率更是达到90%以上。
夯实基层释放更多“红利”
近年来,襄垣县法院对基层法庭实行四个倾斜:政策导向向基层倾斜、政治待遇向基层倾斜、人才培养向基层倾斜、物质装备向基层倾斜。他们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法庭建设的方案》,规定了基层法庭实行独立的立案权、人事管理权、经费支配权。每年院里为每个基层法庭拨付15万元办公经费;基层法庭的庭长全部提拔为副科级。同时,在基层法庭率先配置指导员。指导员是党员的兼法庭支部书记,主要负责党务、信访、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和司法监督员等工作;对新招录的11名公务员全部安排到基层法庭,而且新同志愿意下基层法庭工作。基层法庭设置科技法庭,开通电子签章,连通视频会议系统,装有当事人自助查询平台等。打破了原来法官不愿下基层的现状,实现了人才培养看基层的模式。
该院共3个基层法庭管辖7镇1乡2园区,所辖面积占了全县近75%的国土面积,所化解的案件总量达到70%。现在每个法庭平均配置干警10人,在辖区乡镇建立了审理接待站,在每一个村设立审理接待点,每周二、四到“站”受理审理案件;对“点”上有案的上门调解或现场开庭;同时在每一个点聘任一名司法协理员,帮助法庭进行送达,参与司法过程。三个法庭形成了独特的法治文化,下良法庭的“漫画文化”,通过漫画的生动形象来说理;王桥法庭的“民谣文化”,通过民谣来劝和;夏店法庭的“故事文化”,通过故事来息讼。2014年,该院下良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庭”称号。
运用法治方式源头解纠纷
多年来,襄垣县夏店镇某村因煤矿采空,导致整村搬迁。村民在新房选址、旧宅评估、安置费分配等方面意见较大,导致群体访、个体访不断,县里和镇里多次派驻工作组均未能解决问题。县委书记见该村问题较为复杂,决定由法院包村驻村解决该村的一系列问题。院长姚江平从2013年5月3日接手此事后,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此系列问题,并采取了四步走:一是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先调查清楚再发表意见。法院先后以班子成员带队分为8个组,挨家挨户征求意见。通过一个星期的摸底,共收集500多个问题,经过汇总梳理共分为三大类,即房、地、人18个共性问题。二是公开资料,用公开来消除疑惑,以公开来促进公平。姚江平院长进驻村后,在经过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对原先分配房屋的方案、分配的数量,以及各户的安置补偿、搬家避险等费用进行公布,村民进行核实,并将有出入的情况向工作组进行反馈。三是民主决策,群众的事情由群众作主。工作组组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了群众议事会,选举了11名代表来行使权力。议事会先后召开会议22次,对村里的道路硬化、防洪渠修建、村庄美化、栽核桃树等方案进行讨论和表决,并负责监督相关事项的落实,取得很好的效果。四是邀请媒体监督,使工作更加规范。工作组分别邀请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媒体对工作组的工作和群众议事会的一些工作进行监督,对群众进行随机采访,了解工作组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状态,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这样使工作组的工作更加规范,使无理的事情也在媒体上进行了曝光。此外,该院还积极参与县域综合治理,主动承担涉及400多名职工的襄垣县化肥厂破产案件的办理。
推进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襄垣县法院着力开展以信息化推进审判管理工作,早在2012年就设立了审判委员会无纸化阅卷系统,自行开发了案件管理系统,开通了电子签章系统,配置科技法庭,开通基层法庭视频会议系统,设立了信息指挥中心,将信息化运行的软件和日常监控、维护等工作全部纳入指挥中心管理。通过几年不懈努力,该院形成了三个板块:以案件管理为核心的司法公开板块;以信息发布监控为核心的司法舆论板块;以推进法院管理为核心的司法保障板块。该院将所有的案件均纳入到网上运行,2014年以来,所有的判决书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进行了公开,坚持以公开来促进公平。同时,该院还注重推进实质性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聘任了111名人民陪审员,第一批聘任58名司法监督员,其中司法监督员有18名是上访当事人。实行案案公开,事事公开;程序公开,实体公开;立体公开,全方位公开。2013年,该院被省高院评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侯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