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 2015.8.11,第6版 贾振军 郭辉 王跃峰) 1938年10月~1943年12月为抗日战争中期,战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我党此时实行了新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克服经济困难,自力更生,以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
针对敌人的“经济战”造成的破坏,我党提出对敌经济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经济战线,打败敌人的统制封锁,发展生产,开展贸易,平稳物价。加强财税工作,重新审查税率,制定税务条例,严防偷漏税和走私。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有一杆抗战时期解放区使用的杆秤,它的出现为研究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经济情况提供了佐证。
据杆秤收藏者、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宏伟介绍,该秤的秤杆系白蜡木制做,长1.1米,两端用黄铜皮包裹,秤杆粗头处用铜星钉标有四字:岳北市秤。秤砣呈座钟形,高12厘米,重5斤,铸有“岳北”字样。秤砣刻字清晰、铸工精致,应为岳北武委会某军工厂制造手榴弹壳和地雷壳的兵工所制。该秤最多可称重200斤,最少称重5斤。
秤砣上的“岳北”二字是哪里呢?据考证,“岳北”即太岳解放区的岳北专署,隶属于晋冀鲁豫抗日解放区,所辖有山西省沁县、沁源、屯留、长子、安泽、赵城、霍县、平遥、灵石和介休10个县。抗战后期,岳北地区在日伪政权多年来的统治下,原有的贸易集市消失,经济萧条衰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物资匮乏。为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41年初,岳北地委书记顾大川明确要求,要在10里或20里范围内设立一处集贸市场。由此,该地区逐渐恢复和新设了不少集市,如沁源县的郭道、沁县的故县、长子县的鲍店和屯留的余吾。这些市场主要以经营杂粮、蔬菜、药材、木材、煤焦、农具和山货为主。
由于历史原因和战乱影响,市场上的度量衡器具形制杂乱,量值不一,斗有大小,秤有新旧,尺有长短,极大地影响了买卖公平,引发了群众不满,也困扰着税款征收。对此,晋冀鲁豫解放区政府于1943年2月11日颁发了关于“统一度量衡的通令”,规定“为统一全区度量衡器具,特由太行实业社监制大批新秤……新秤推行后,旧秤必须销毁,不许再用”。岳北地委、专署随即制作了专供集贸市场使用的公平秤,也就是本文开头出现的“岳北”杆秤。
每逢各集市日,政府管理市场的财税人员,便携带此秤和其他必要的税账单据等到所辖集市现场征税。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的杨宏伟说,此秤的使用起了三大作用:一是买方对卖方数量如有疑虑,可当下用政府的公平秤进行复核,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二是财税人员可根据公平秤的交易数额,准确计算出征税金额,依实征税。三是公平秤的设立对不法奸商起到了警慑作用。
公平秤虽小,见证了抗战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体现着我党时刻关心百姓生活,从小事做起,服务抗战的情怀,展现了我军巩固根据地经济发展,有力保障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