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高速公路公司依靠科技创新  强化预防养护

17.06.2014  10:02

近年来,朔州高速公路公司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预防性养护,使道路养护质量在全省高速公路系统名列前茅,尤其是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被同行业专家所称道,所管辖5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连续12年保持了优等路水平。
  朔州公司从2002年通车运营以来,在坚持精修细养、减缓路况衰减的道路养护中力抓了三个“依靠”。
          一是依靠规范管养。首先从加强养护工作的宏观控制入手,于2004年率先应用了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和路况评定系统,并以两大系统为支撑,科学定义辖区内桥梁、路段的运行质量指标,通过周期性路况普查和经常性外业调查,实事求是评价路况质量综合现状,有的放矢指导养护作业生产。其次是实现养护作业机械化。从提高治理路面病害效率和防汛、除雪工作的大处出发,全面加大了养护机械化的投入。公司相继购置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铲雪车、扩缝机以及一些应急抢修设备,机械化养护作业率达到98%以上。
          二是依靠预防性养护。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挂帅的“科研工作领导组”,抽调技术骨干组建“科研攻关小组”,建立科研项目奖励制度,并配套足够的经费,全力支持科技攻关。对处治难度较大的病害问题,协调技术骨干,开展QC攻关活动,并完成了多项课题攻关。针对水泥路面裂缝、板角断裂病害,创造性地使用了跟踪扩缝机,达到了修补效果好、强度高、费用低的效果,并实现“快速到位、快速修补、快速撤离”的目标。
          三是依靠养护科技创新。在水泥路面养护方面,重点实施了三项养护创新:第一采用薄膜覆养技术,对聚氨酸密封胶起到了较好的养生作用,使路面免受污染,胶体颜色与面板保持一致,不仅达到整体美观、养生时间缩短到2小时的目的,还可提早开放交通,方便公众出行。第二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结合探地雷达对面板进行脱空判定,进行板底注浆预防性养护,采用乳化沥青和水泥基复合材料注浆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水泥路面板底脱空难题。第三面对路况质量逐年衰减的现状,注重抓好路况检测、行业技术、质量标准、绩效考核等工作,通过标准化建设,形成科技应用普及化、养护质量标准化、工程改造效益化的格局。根据公路使用周期,建立全寿命周期和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针对水泥路面的衰减规律开展科研攻关,探讨新课题、研究新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有效提高了水泥路面日常养护的科技含量。

(通讯员左保山 王志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