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 探索均等化服务新模式

20.07.2015  18:11


  今年上半年,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各个县区乡遍地“开花”:五华区上半年开展了26次“五华讲坛”,盘龙区围绕“2015春城文化节”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官渡区组织了8个街道举行2015年春城文化节“风、雅、颂”国学诵读比赛,西山区举行了爬西山民俗娱乐活动……这是昆明市依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为城乡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取得的实效。

  近年来,昆明市依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为城乡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传统“”文化模式逐步向“百姓需求、政府满足”的“”文化模式转变。

  有效整合有限文化资源

  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是指从政策措施、服务项目、投入资金、服务队伍、监管考核5个方面对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系统分类“打包”,做到“有设施、有内容、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有考核”。这样对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分散的文化资源聚合起来,把闲置的文化资源利用起来,把文化机构的功能释放出来,把服务人员的动力调动起来,实现了有限的文化资源服务价值最大化。

  2011年,一封热心市民反映农家书屋“重建轻管”的邮件发到了市长邮箱,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之后,昆明对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针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轻管、建用脱节、效用不高”等问题,2012年1月,昆明市政府印发了《昆明市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此同时,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整套政策被统称为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副局长徐艳波介绍,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通过政策措施打包,提供完整系统的有力依据保障;通过服务项目打包,逐步统一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如《意见》规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需提供书报刊借阅、文艺骨干培训、公益文化展览讲座等8个方面的服务项目,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需提供农家书屋维护、群众文艺演出、文化志愿服务等9个方面的服务项目,要把基层文化站(室)建成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阵地”;以打包方式建立专职和编外两支队伍,实现基层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带;在投入资金方面,昆明市把各级各相关部门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捆绑起来,统一按照各级行政辖区和各管理区域常住人口每人每年6元的标准(2013年提升至每人每年10元)。

  “有了政策、项目、人才、资金,关键还要看执行力。”徐艳波说,“文化建设没有硬性约束,很多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为抓落实,我们制定了包括16个二级指标、72项具体内容的科学考核系统,并将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建设纳入昆明市委对各县区的年度考核,对工作落实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督促和通报。

  破解“最后一公里”困扰

  随着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各个基层文化站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创建工作,基本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工作有亮点”。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华区从2014年6月起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五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俞祖彬介绍,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是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社区文化沟通机制”的深度结合。利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社区文化沟通机制建设”的平台,建立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社区文化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定制服务、上门服务等创新服务方式已在试点社区推行。

  作为首批“零距离”试点社区之一的三合营社区,现如今已是云南省首家“文化沟通和民师范社区”。说起三合营社区的变化,文化沟通协会理事长韩萍很有感慨。通过“零距离”工程,三合营社区文化兴趣爱好小组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21个,2015年沟通协会文化服务活动计划已经报到了110次,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几番。

  俞祖彬说,随着工作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文化活动百姓参与率不高、满意率不高、文化站(室)利用率不高的“三不高”问题,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向广大群众完全敞开了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的大门。今年,五华区零距离工程已经由去年的5个试点社区增加到9个,计划到2020年,五华区的89个社区全部覆盖推行“零距离”工程。

  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惠

  盘龙区实行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文化指导员参与、指导、督促社区文体活动。禄劝县培育重点文化户,激发群众自办文化的热情;石林县着力文化阵地的建设,力争两年内实现“文化阵地建到自然村”的目标……昆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成为昆明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均等化的重要措施,也成为昆明“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

  3年来,全市各地文化服务工作措施不断创新,项目化管理思路清晰,项目特色化明显,服务社会化运转起步。为进城务工人员量身定做特色文化服务项目,为中小学生和幼儿开办青少年文艺培训班和“四点半”课堂,延伸文化服务的触角;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培训班,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相继建立,文化服务有效对接了城乡群众文化需求,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实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余结红  肖依群  )

 


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文化厅
王晨在山西就人大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