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事业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南的代表委员们不负全省人民重托,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大会各项决议,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参政议政,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建立更多社区图书馆
“我们是一个崇尚教育、崇尚文化的国家,这么多年来,读书是为社会和公众所敬仰的行为。”目前多种文化业态、形态,比如电视、多媒体等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了冲击。如何加大“书香社会”建设?杨丽萍建议,首先是要多出好书,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扶持好书的出版。随着目前读书方式发生改变,出好书不仅需要机制的规范,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同时要倡导读书,就目前中国的图书馆来看,服务设施、书的品种选择等,都需要有政策扶持。
“我建议把图书馆建在社区、建在基层。过去一个县5万至6万人,有一个图书馆就够了。但现在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应建设更多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及时方便地为阅读者提供服务。”杨丽萍说。
加快文化立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没有法律的保证,是不可能做到的。”杨丽萍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文化立法比较缺乏。
据统计,截至目前,文化领域仅有5部法律,占现行法律的1.68%,文化行政法规30余件,仅占全部法规的4.6%;地方性文化法规240余件,仅占全部地方性法规的2.8%。文化立法总量明显不足,法制层次较低,基本法律欠缺,相对滞后。
“建议全国人大、国务院加快对文化立法的推进。比如说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还有网络管理法、公共文化保障法、文化产业法等,希望以坚实的法律基础,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杨丽萍说。
公共文化事业投资优惠政策要尽快“落地”
今年两会上,杨丽萍还提出了“关于完善落实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建议”。
她提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不高,特别是财政投入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构建公共文化事业多元化、社会化投入的新格局。
为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公益事业,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到对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享受税收减免,如果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在捐赠形式、捐赠认定等方面尚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税收减免程序仍较繁琐,一些政策不容易落实。从河南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杨丽萍呼吁,将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尽快“落地”,促进河南省公共文化事业实现大发展。
1959年,中国早期部落遗址——二里头遗址被发现,成为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之后夏、商都邑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杨丽萍说,该遗址博物馆在我国夏、商王朝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传播、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这个遗址博物馆将使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也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品牌。”她建议将建设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她相信,有来自政府的支持,这个项目会做得更快更好。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系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