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物理原理,不能少于三根柱子才能撑起一个物体,所谓三足鼎立。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就是儒、释、道。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部分人所做的、能做的都和当年自己所想的有很大距离。为什么现代的抑郁症这么多而传统的中国人抑郁症没有这么多呢?就是靠着八个字:“儒道兼综,显隐皆可”。儒道两家互相补充,天下有道则显,处逆境则隐。
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佛教进入中国有2000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超过许多人的认识,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当中去掉佛教传来的语言,我们恐怕就不能说话了。为什么?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比如我们常常说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词汇,其他如“实际”“相对”“绝对”“因果”“究竟”“导师”“功课”“作业”……包括很多成语:“头头是道”“心心相印”……都来自佛教经典。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雕塑,从敦煌、云岗、龙门,到乐山大佛,大部分来自佛教,如果不讲佛教雕塑的话,中国几乎就无法撰写雕塑史。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两层楼”上面一层的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包括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其共同载体是汉字,是借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楼下还有一层。这个底层不是低下的意思,其广大,其高远,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这部分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即主要由口头传承的文化,其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与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不同,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等都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请学生们设想一下:在传统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子弟,不识字,甚至只有一个乳名,他是传统社会中几亿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知道勤俭持家,还知道孝顺父母,知道“二十四孝”故事,甚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知道“精忠报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也知道秦桧……他爱恨分明,有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会不齿!请问:他从哪里知道的忠孝廉耻?从哪里知道的仁义理智信?他听说书,他看戏,他过传统节日!他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就是这些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5000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30年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既为复兴传统文化打下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把传统视为陈旧、落后、“土”的东西迅速抛弃、抹掉的现象,只有把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充分认识,认真总结,才能找到我们自信与自豪的支点,抛弃自卑与自残的思想与行为,在不断反思中前进,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