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迈出历史性步伐
“我宣布《巴黎协定》通过!”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宣布协定通过并敲下绿色小锤,长达数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收获丰硕成果。
欢呼、鼓掌、拥抱、泪水……会场内外一片沸腾,持续数分钟。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是“历史性时刻”,走出会场时仍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
“最大的决心产生最高的智慧”。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说。
《巴黎协定》代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结晶。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制定《京都议定书》,人类不断探索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为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定,近200个缔约方经过了多年的谈判。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期待但最终未果;2011年在南非德班,授权在2015年前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2015年在巴黎,长达13天的紧张磋商一波三折,最终峰回路转,《巴黎协定》出炉。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它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将由于《巴黎协定》往前迈出一大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巴黎协定》体现了人类的团结,它雄心勃勃、灵活、可信并持久。
合作共赢超越零和狭隘思维
“最后时刻还没有到来,像任何马拉松比赛一样,最后时刻经常是最艰难的。”法比尤斯当地时间10日晚说。
当天,各方谈判代表已熬过两个不眠之夜。会议举办地巴黎北郊的勒布尔歇展览中心,很多人早来晚归,连续几天见不到太阳。协定草案从5日的43页916处括号,到9日的29页361处括号,再到10日晚的27页48处括号,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各国代表团紧张的磋商、意见交换甚至是交锋。
近200个缔约方要协商一致,难度可想而知。主要分歧之一是各国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原则。20多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没有本质变化,要求淡化甚至取消公约原则的主张无法成立,协定仍需坚持公约确定的原则。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各个要素中都体现区别,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能力建设等方面都要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自能力、历史责任上的区分。
资金问题也是争议非常大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至今没有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承诺,欧盟和美国还提出,除工业化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应参与出资,发展中国家对此失望,要求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并在2020年后在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争议最大的是减排力度问题。在此次大会上,脆弱国家出于生存的危机感呼声更高。在会议进行到第二周时,媒体报道说一个所谓的“雄心联盟”成立,要求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达成一项“雄心勃勃并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支持,一时间让谈判进程更趋紧张。
围绕这些主要分歧,各国代表团的小范围磋商更加频繁,中国角的大会议室经常可以看到其他国家代表团的身影。“在巴黎的15天,平均每天至少10场会见,”解振华说,“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十五六场。”
最终,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力量超越了功利主义、“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更具雄心的行动战胜了只有雄心的口号。“最后双方都采取了灵活的态度,”解振华说,“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据理力争之下都解决了,虽然协定的内容并不完美,在资金和技术转让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潘基文说,各方的共同努力,使“曾经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变得势不可挡”。
中国为达成协定作出突出贡献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3日在北京表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包括《巴黎协定》和相关决定的巴黎成果,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对东道国法国等所有各方为大会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洪磊表示,中方一直积极推动巴黎谈判取得成功。习近平主席就此多次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并出席巴黎大会开幕式,系统阐述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为谈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导。中方团队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参与谈判,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12日大会闭幕全会开始前,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法比尤斯走进会场时,第一个拥抱了解振华。在会场外接受媒体采访时,解振华被中外媒体围了个水泄不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作用,认为中国对《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排放大国,中国立场和主张对大会的成功至关重要。早在会议开始前,中国就与主要国家展开磋商,并与美国、法国、欧盟等达成了重要的双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谈判定下了基调。11日,在谈判的最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再次强调中美双方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
中国行动也为推进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7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中国自觉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多年来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效。“近20年中国的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近10年来中国淘汰低效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达1亿千瓦,超过了英国全国的装机容量。”解振华说,“这就是中国贡献。”
在长达十几天的马拉松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与所有国家和集团都有非常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大会最后关头出现问题时,法比尤斯和美国国务卿克里请中国代表团联络、沟通,才比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巴黎协定》是中国外交上的成果,“中国处于气候变化谈判的舞台中央,我们积极参与谈判,作出了贡献”。
“中国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思议的重要性,”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项目全球总监珍妮弗·摩根表示,“中国带着一个有决心的国家气候行动框架来到这里,与其他国家通力合作,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4日 03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