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23.10.2014  09:36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问: 意见》出台,对体育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答: 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始终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就源自于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和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国际上通常将一个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作为衡量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比较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人均体育资源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距甚远。

  正因如此,《意见》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把全民健身作为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一是解决“想健身”的问题,鼓励日常健身活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引导群众养成健身习惯;二是解决“哪健身”的问题,加大体育设施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三是解决“能健身”的问题,降低消费门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四是解决“会健身”的问题,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要求学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问: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已出台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当前,为什么要再就发展体育产业出台专门文件?

   答: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品日益丰富,市场不断壮大,综合拉动作用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要求体育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我国体育产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规模不大,活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

   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准入和发展的规定

问: 此次出台的《意见》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什么举措,有哪些大的突破?

   答: 本次出台的《意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主线贯穿于体育产业发展各个环节。《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准入和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凸显了深化改革的力度和决心,实际上就是要发挥市场作用,为产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在体育赛事方面,强调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在电视转播方面,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按市场原则确立体育赛事转播权收益分配机制,推动赛事各参与方共同受益、共赢互惠。在安保服务方面,完善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安保服务社会化,便于各地按照标准执行,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

   问: 意见》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必须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意见》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二是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四是创造发展条件。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健全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五是注重统筹协调。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

   问: 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答: 我国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合力推动,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针对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抓好几个着力点。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既要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又要放管结合,做好服务。二是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改变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的体育产业格局。四是促进体育与旅游、传媒、会展等业态融合发展,鼓励康体结合,支持金融、地产、交通、信息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好体育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五是丰富市场供给,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健身休闲项目,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六是营造健身氛围,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

问: 意见》在投融资、税费价格、土地方面有哪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答: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但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应该说,此次《意见》提出的支持政策是具有相当含金量的。

  在吸引社会投资方面,《意见》要求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

  在税费价格方面,《意见》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鼓励企业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支持贫困和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在规划布局和土地方面,《意见》要求各地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问: 意见》提出了多项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 现在出台的支持发展体育产业的各项政策,实际上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措施,此外,文件还专门针对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了新的举措。《意见》明确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要安排财政资金和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推动体育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问: 针对体育产业的特点,《意见》还有哪些政策亮点?

   答: 人才培养、无形资产开发和科技创新都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研究智库。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加强创业孵化,研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

  《意见》还提出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体育品牌建设,推动体育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健全体育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