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海量基础数据

27.01.2015  10:15

  1月24日下午,省统计局就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结束,获得了海量的基础数据,其中,2013年年末,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99128.26亿元,比2008年年末增长1.16倍。

数据质量真实有效

  据省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翟振新介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决定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从2012年11月开始,我省严格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7万普查人员的辛勤努力,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方案设计、普查试点、人员培训、小区划分、电子地图绘制、资料整理、单位核查、现场采集数据、集中审核查询、事后质量抽查、数据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普查主体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此次普查的对象为全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首次采用PDA划分普查区、绘制地图和现场入户登记,完成百余万个建筑物的基础信息采集、审核、合并和地图上报工作,对普查对象空间定位、核查底册信息、拍摄证照、采集数据,通过网络现场上传到国家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平台。首次使用联网直报系统开展普查,全省1.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填报普查表,并直接报送到国家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平台。首次实现普查数据生产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普查期间,省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先后三次深入市县督查指导,省经普办多次组织深入一线具体参与指导普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开展严格的事后数据质量抽查,从各地抽调百余人组成11个工作组,分赴44个抽中的普查区,现场核实单位近3000家,对880个各类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440余个体户进行了回访调查。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单位漏报率为零,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0.165%,指标误差率为0.329%,均符合国家要求。

  普查获得海量数据

  提到经济普查的主要成果,翟振新说,主要分七个方面,单位情况。2013年年末,我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0.60万个,比2008年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4.53万个,增长28.2%;从业人员情况。2013年年末,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56.98万人,比2008年年末增加92.25万人,增长13.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74.10万人,比2008年年末增加0.39万人,增长0.2%;企业资产情况。2013年年末,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99128.26亿元,比2008年年末增长1.16倍;服务业情况。2013年年末,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7.18万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83.4%,比2008年提高5.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390.30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51.6%,比2008年提高5.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情况。2013年年末,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1.27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4.3%。从业人员234.29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3%;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2013年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1157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1.0%。从业人员36.82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7%;主要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从法人单位看,第二产业占16.6%,比2008年年末下降了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83.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据介绍,此次经济普查获得了海量的基础数据,下一步我省将按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更多的普查数据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社会效用。利用网络、报刊、年鉴和可视化等形式,陆续向社会公布更多的普查汇总数据。普查资料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通过课题招标、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普查资料的开发,为科学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全省六大发展提供扎实的统计信息支撑。(张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