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科建设 全力打造电磁安全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17.05.2022  06:31

  “利用十几年的国际合作基础,我们瞄准科技制高点,不断引进人才,逐步加大服务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力度,构筑开放新高地。”我省首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9个多月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三十三所”)不断加快电磁环境效应领域前沿基础技术研究,促进电磁环境效应体系的学科建设,服务保障我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基础设施电磁安全,全力打造电磁安全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召开技术研讨会、撰写专项报告、完成设备检测……即使在“五一”小长假,中国电科三十三所的不少科研人员依然忙碌在实验室。5月15日,该所负责人吉慧元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的总体情况。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高级别平台,通过与外方开展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省推荐的中国电科三十三所“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去年8月成功获批,实现了零的突破。

  作为中央驻晋的科研机构,中国电科三十三所一直以保护国家电磁安全为使命,不断以创新思维来推动电磁安全产业。2012年起,该所开展了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先后承担了科技部、省科技厅等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合作国家包括白俄罗斯、日本和英国等,共引进国外专家100余人次,派出专家参加培训13批次,累计获得国拨科研经费近亿元。

  在此基础上,2020年10月,该所与白俄罗斯知名高校签署建设联合实验室的意向,随后由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中国—白俄罗斯电磁环境效应“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据介绍,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先进智能化装备的建设与应用,电磁环境适应性日益凸显。此前,中国电科三十三所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电子信息系统电磁耦合识别技术的瓶颈,解决了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干扰溯源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填补了我国系统电磁安全防护量化精确设计技术的空白。该成果现已用于地铁、飞机、汽车等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中。

  此次组建的联合实验室,主要是借助之前的科研成果,同国外专家在宽轻质吸波材料、多结构防护材料、高屏效屏蔽薄膜等领域,引入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备技术,希望在先进电磁防护材料方面,实现石墨烯电磁屏蔽涂料工程化应用、建立导热吸波双功能一体化集成技术、解决超材料技术在天线领域的设计难题。

  目前,针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该所正在加快电磁环境效应领域前沿基础技术研究,促进电磁环境效应体系学科建设,服务保障我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基础设施电磁安全,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

  同时,联合实验室将设立国际科研合作培育基金,积极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定期发布此项技术的基础前沿领域原创性研究选题,探索新型科研组织形式,支持国际高质量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勇闯创新“无人区”,引领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突破,将其打造成为在国内外电磁环境效应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合作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