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三大问题

12.06.2014  21:34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成果摘要)

 

目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着不够科学或科学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覆盖范围不广,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与基层党员队伍的现状不适应。

二、党的活动按部就班,工作创新不够。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民主生活会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党员主体地位不高,党内决策民主程度不够,党员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究其成因:从党员自身看,党员主体意识普遍不强,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认为在党内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他们才是党的主体,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从组织角度看,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把党员仅仅作为党的工作对象,开展党的工作的工具,偏重于向党员提要求,派任务,忽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党员感到党内管理机制不健全,归属感不强。从党的制度角度看,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党内事务知情权、参与权,对党的工作的建议权、倡议权、批评权,对党内选举活动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对组织给予个人奖励的公平权或处分决定的申诉权,对党的干部的评议权、监督权等落实不到位,使基层党员普遍认为自己只能接受教育、埋头苦干地为党工作而不能享受党员应该享有的权利。四是党组织队伍缺乏活力,领导能力不强。当前,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素养不是很高,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从政治素质看,一部分党的基层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政治热情不高,导致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部署中央决策执行不认真,落实党员民主权利不到位;从能力素质看,少数领导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组织软弱涣散,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点: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没有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二是相当一些党的中低层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对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民主集中制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党内民主缺乏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集中。四是严重的腐败伤害了群众、涣散了人心、降低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五是党组织制度松弛僵化,党员的“入口”和“出口”不够严格科学,党员质量下降损害党的形象。六是缺乏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手段,党员的党性意识普遍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对策:(一)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二)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三)改革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四)加强党的基层民主建设(五)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六) 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领导能力建设。(七)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八)纠正和杜绝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形而上学做法。

 

课题: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课题总负责人:李中元

课题组  组长:李书琴

课题组  成员:李勇彪  张  寒  温万名  王华梅  秦永雄  侯玉花  刘碧田  常  瑞  李国祥  马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