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加速器·充电器·催化剂——干部下乡住村发挥“四种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12.06.2014  21:49

              阳高县大白登镇刘指挥庄村是我的住村联系点。两年来,我39次来到该村,与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难处,通过与干群一起搞规划、帮助打机井、邀请专家进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使这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去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7%和19%。事实证明,只有发挥“四种作用”,才能使干部下乡住村实打实,见实效。
  干部下乡住村,既要有物质帮扶,又要有情感投入,充分发挥“粘合剂”作用,全力把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好。
  记得第一次到房东老秦家,他们夫妇很拘谨。吃饭时,老秦夫妇想特意为我另整一桌饭菜,我婉言谢绝了,盘腿上炕和他们共啃烧山药、吃小米粥;午休后,跟他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宾主间生分的问题很快就消除了。老秦家一出门就是大街,村民有“站街”的习惯,每次到村里,我常从老秦家搬个板凳,和乡亲们在街头聊天,与更多的村民有了接触。大家很随便,无话不谈。这对我了解刘指挥庄村情有很大帮助,后来和干群一道制定的 “打井-种粮-种菜-养猪”的村发展规划,很多想法都来自群众。
  老百姓有句话叫 “东西不养人话养人”,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是一件最能温暖人心的事,群众一旦在情感上有所满足,对党员干部所做的工作就会应允、就会高兴、就会满意。在下乡住村中,我们应坚决防止把下乡住村简单化为给钱给物给项目,要始终做到物资帮扶与情感投入并重,靠物资帮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靠真情投入打开群众心结。
  干部下乡住村,既要解决瓶颈问题,更要推动规划落实,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努力把农村经济发展好。
  下乡住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推动刘指挥庄村经济发展上,按发展规划主抓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善灌溉条件,促土地增产。该村127户515口人,有2195亩耕地,能浇的只有600亩,余下的1500多亩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两年来,通过协调涉农项目,新打机井7眼,新增、改善和恢复水浇地1500亩。去年秋季,大田玉米灌浆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卡脖旱”,这些机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村粮食产量达69.2万公斤,创历史之最。
  二是发展设施农业,促农民增收。通过入户动员、流转土地、协调贷款等措施,新建蔬菜温室55栋,设施农业实现了零突破。这两年,55栋蔬菜温棚每棚平均纯收入均稳定在2万元左右,成了种植户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是推进小区养猪,促产业循环。刘指挥庄素有养猪传统,生猪养殖基础好,村民扩大养猪规模的愿望也很强烈。干部群众反复论证后,规划在村北建设占地200亩的养猪小区。
  干部下乡住村,既要勤于实践活动,更要善于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充电器”作用,尽力把运筹全局本领增长好。
  阳高有两个种猪繁育场,都是全国唯一的农业上市公司北京顺鑫公司创办的,刘指挥庄虽临近顺鑫猪场,但所养仔猪仍为当地常规品种,养猪龙头企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养猪效益相对较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财政、扶贫、畜牧等部门与顺鑫猪场对接,出台了优惠政策,对阳高养猪户从顺鑫猪场购买仔猪实行价格补贴,并以“公司+农户”模式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养殖户效益。
  这说明,我们绝不能沉溺于办公室的小天地里,坐而论道。只有下乡住村,才能更容易发现事关全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去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我们一定要把住村的发展放到全县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指导和谋划,在发展住村经济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思路,切实做到:立足一村,放眼一县;致富一村,启示全县。
  干部下乡住村,既要做好群众工作,更要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着力把农村的内生力激发好。
  农村要发展,全靠党支部。过去每年夏天一下暴雨,从村南来的洪水就淹村,村民苦不堪言,后来村党支部通过“一事一议”建起了拦洪坝,每年组织群众进行维修,村民还用这股水浇地,“水害”变成了“水利”。这样一个有组织力的班子,只有进一步增强抓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带领群众奔小康。为此,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青年党员,解决党支部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一起研究把致富能手吸收进“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作用;一起解决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刘指挥庄“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抓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下乡住村中,我们要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培养新型农民,提升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农民致富增收的本领,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带领农民抓发展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审核:admin    审定: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