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反腐一样治污

26.05.2015  12:44

        20多年前刚当记者那会儿,跑“农口”。当时,正值“五小企业”轰轰烈烈大发展时期,所谓“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尤其到苏南、浙东、广东这些“先发地区”采访,无论城乡,但见烟囱如林,且无一例外冒着滚滚黑烟;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氨气以及电线烧糊混合起来的那种怪味。

  尽管如此,大家对污染造成的危害,还缺乏认识。记得一次到无锡参加“环太湖经济发展研讨会”,听一位名叫吉斯的加拿大环保专家讲了这么一番话:照你们目前这种模式发展下去,20年后,这里的空气质量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里的土壤、河水将充满重金属;届时这里出产的粮食、水果、蔬菜也会被污染……

  开会回来,把这番“怪论”诉诸同事,大家很不以为然:“有那么严重嘛!

  时光荏苒,而今,当污染带来的切肤之痛一件件横陈在我们面前时,相信每个人都会发出“悟已往之不谏”之慨。不过,让人痛心的是,在慨叹之余,并非所有的人都奋起补过、躬行“知来者之可追”。

  近几年,我参加过多次环保执法检查,那种阳奉阴违的例子俯拾皆是。拿污水排放来说,或检查时停不检查时排,或明停暗不停、白天停晚上排……就在写这篇稿子时,网上又披露:环保部近期对腾格里沙漠地区污染情况排查时发现,仍有企业通过埋设暗管向沙漠排污……

  无论是谁,做抉择时肯定都会权衡一番利弊得失。这就奇怪了:明明已经知晓污染意味着什么,可怎么还有人执迷不悟?

  分析起来,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其一,利己主义思想作祟。只要污染项目“不建在我家后院”,只要污水不漫到我家炕头,爱谁谁吧。

  这样做,其实是典型的“以邻为壑”。往沙漠里排污如此,把印染废弃物排进下游河道如此……有的肉类加工厂的工人不吃自己生产的产品、有的农民不吃自己种的蔬菜,恐怕也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不知这些同胞想过没有:普天之下,江河相连,空气流通,不愿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能做到吗?

  其二,短期行为作祟。记得有次到西北某地采访,专员很自豪地介绍,刚从沿海地区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即将上马的43个项目中,小化工、小造纸类项目就占了39个。我直言不讳地问:“东部污染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再说,东部污染,那里雨水多,离海近,稀释容易些。如果咱们这里污染了,污染多少,会残留多少,后代可该怎么办?”谁知这位领导很乐观:“后代,会比咱们聪明。你说的这些问题,后代一定都能够顺利解决。

  如果这位领导只是出于无知,那倒好办,通过补课,待认识提高后有可能不再做蠢事。怕就怕,明明知道危害,但为了个人政绩,罔顾长远。

  那么,对这些人该怎么办?

  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在反腐倡廉的今天,能否把上述行为也视同为一种腐败?如果对这些人也像反腐一样动起真家伙,环境保护一定会收到实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