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和护佑人民健康 山西疾控凝铸三晋抗疫之盾

06.10.2020  08:14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静而整洁的院落内,“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红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醒目。一支科研铁军从守卫“山西阵地”战“”中走来,向着全面提升我省疾病防治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道路前行,亮科技之剑,正在凝铸起三晋抗疫之盾。

   构建重点实验室,推动防疫科研攻关

  战旗猎猎,号角声动。8月18日清晨,山西疾控应对秋冬新冠疫情大培训、大排查、大演练誓师大会正在进行。“省委省政府立足战时,着眼平时,高屋建瓴组建‘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推动防疫科研攻关,科研攻关项目达15项,已取得初步成果。全省疾控人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始终战斗在捍卫和护佑人民健康的第一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神情坚毅、言语铿锵。

  此时,作为重点实验室《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输入与本地传播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的研究》课题主要参与者的省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罗小飞,心潮澎湃,又回想起科研攻关的时光。1月下旬,当疫情防控的战斗号角在全省吹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掌握高风险地区入晋人员、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和健康监测信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就摆到了罗小飞和同事们面前。1月27日临危受命,仅仅3天时间,29日高风险地区入晋人员管理App上线,社区、乡镇使用该系统排查入晋人员76412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5310人。边开发、边测试、边使用、边完善,24小时连续工作,技术攻关,用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把高风险地区入晋情况、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行动轨迹、交通工具、传播链展示得清晰明了,给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支撑工具,给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工具。“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完成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晋人员实时推送健康提示应用研究和测试,即将投入运行,助力我省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罗小飞欣慰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省首个P3实验室的改造建设工作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P3实验室是省市共建项目,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省应对和防控重大、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基础技术能力和水平。”省疾控中心基建办主任张克红告诉记者,“为及早铸好这柄全省防控新冠疫情‘利剑’,‘小步快跑、抓紧快办’是我们工作的常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中医治疗疗效研究》已院内投产;《口服幽门螺杆菌基因工程活菌载体苗临床前研究》已获临床试验批件,进入初期临床试验;《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已完成研发……从省委、省政府提出“平战结合”“战平共济”思想,构建我省“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构建起了集“防、控、治、研、学、产”为一体的“1+4+2+2+2”运作模式,即:1所省级疾控中心,4所医院,2所大学,2所研究院,2家企业,涵盖了疾控、医疗、高校、科研、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各个合作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个合作单位倾力协作,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成绩单,彰显了重点实验室合作单位的科研实力和协作攻关的力量,浸透着一位位专注、专业、专心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

   每个人不问个人得失,只想贡献一己之力

  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感染免疫团队由吴长新教授领衔,他作为“特异快速敏感鉴别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试剂盒研制”项目负责人,紧急从英国返回主持项目实施,短期内即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实验室评价。“团队积极研制定型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目前正在委托合作单位进行临床样品测试。”吴长新欣慰地说。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基因检测室疫情初期承担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重任,包括患者的初筛、鉴别、治疗监测等重要职责。4月中旬,开始对社会开放,尽量满足愿检尽检,截至目前已检测6万余例。“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细心,更要有责任心,要用忠诚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精准的技术筑起一道‘侦察堡垒’。”科主任张缭云信心百倍。

  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尚桂军研究员和杨勃副研究员在疫情传播的非常时期,利用他们多年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特长,积极组织院内科研工作者,快速精准地分析病毒蛋白结构,提出了病毒检测与治疗性抗体的研究方案。他们的团队积极攻关研究病毒入侵与转运机制,为后续疫苗研发提供了研究基础。“每一名科研人员不问个人得失,只想为抗疫贡献一己之力。”尚桂军道出大家的心声。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开展重点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病原体变异变迁特征,以及病原体分子溯源研究,建立和完善我省病毒资源与信息库,发展病毒病诊断与防治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上正在发挥巨大作用,有效整合凝聚了各单位优势力量,真正实现人才、实验、科研课题互通,全面提升我省防疫科研能力和水平。

   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

  “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省敢于从零起步、瞄准一流,靠的是胆识魄力,靠的是忠诚担当,靠的是勇毅前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任斌知说。

  疫情初始,他迅速指导全省疾控建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能力,构建实验室检测网络,全天候检测,为我省134例病例确诊、指导溯源、精准治疗以及全省动态“清零”,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外防输入的阻击战中,发挥核酸检测技术优势,创建平台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序,为溯源和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持。他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攻关项目,为切实增强我省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能力殚精竭虑。

  在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他慎终如始,脚步不停,带领团队优化机制流程,针对性提出能力建设方案,挖掘潜力,强化骨干力量,手把手技术轮训,提质提速,及时对全省疾控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全省疾控网络各实验室较疫情初期日监测能力提升10倍。

  在重点实验室里,活跃着一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为实验室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1988年出生的赵君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不仅承担着应检尽检和应急检测等任务,随接随检,尽可能为后续防控工作争取时间,还主动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攻关项目。“80后”检验技师赵嵘向记者回忆起当时工作的情景,那时常常会遇到一天多次收样,需反复多次进入实验室,每次检测至少5个小时,整天除了抽空吃口早已凉透的饭菜外,都在实验室做检测。

  瞄准国内一流水平,建设重点实验室,必然离不开领军科学家们的强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审定发展目标、科技攻关方向、学术学科建设、科研梯队培养等重点实验室战略目标和方向。“我从山西医学院起步,学的专业是医学微生物,我愿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徐建国谦逊地对记者说。施一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欣然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疾控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助力,我愿意尽己之力。”施一说。朴素的话语,朴实的行动,是支持更是鼓舞。

  从零起步,追赶超越,瞄准一流,勇毅前行。重点实验室犹如播撒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种子,“一生十、十生百”,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颗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开出璀璨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造福全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