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通讯技术在中国人大的运用
李连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大代表近3000人。由于代表人数较多,不便经常开会议事,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四项: (1)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2)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内容。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3)人事任免权。选举、决定、任免、撤换、罢免有关国家机构组成人员。(4)重大事项决定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以及其他重大事项。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区域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有5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设区市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实行间接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实行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共有267多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在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联系代表和代表获取文件、信息资料都不便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局限,为人大机关服务和联系全国人大代表,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同时,也为在新形势下,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的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比2010年的4.57亿,增加1.6亿。 互联网普及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5•8%,较2010年的34.3%,增长11.5%。 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比2010年的3.03亿,增加 1.97亿(见图1、图2)。
中国电子人大的运用
中国人大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通讯技术在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中的作用。人大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由人大内网和人大外网构成。内网由人大机关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决策以及各级人大业务协同需要。外网主要满足信息公开、服务和联系代表、服务公众等需要。全国人大的内、外网与中央政府的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同时也是国家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有利于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发挥了集约效应,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中国人大信息和通讯技术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公开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设立了互联网网站,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及时、全面获取人大工作信息。通过网站全面发布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人大机关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代表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职业、民族、党派、学历和联系方式)、代表履职情况,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网络图文和视频直播代表大会、代表团团组会议、常委会和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利用APP(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动发布重要的会议通知和相关信息,方便公众和记者了解会议。
建有法律数据库、代表信息库和人大公报库。公众可以免费查询、阅读和下载数据库中的文件和资料。
二、征集民意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网络是高效、便捷征集民意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网络征集民意活动。
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常态化。自2008年,凡是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都提前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布,征求公众意见。截止2014年4月1日,共有59部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征求意见, 共征集到意见205多万条,40万多人参与。公众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大多数意见是关于法律草案条文的具体修改建议,其中许多被吸收到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条文中。最受公众关注的是2004年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网上共征集到55.7万条意见,13万多人参与。
监督工作事先征求意见。2012年针对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中的12个问题,开展网上投票,并同时网上征求公民对该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贯彻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5月23日至6月30日,有5982人参加网上投票,其中4219人提出了有关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的意见和建议5186条。
开展网上调查。主动设置立法、监督等人大工作议题,以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民意调查,汇集公众声音、收集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反馈情况,为人大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参考数据。如,全国人大通过网络投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或征求特定行业和人群意见,对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进行立法后评估。今年三月中国“两会”期间,新华网围绕会议议题,共组织各类网上调查44个,征求意见活动15个,收集到网民帖文、博文、微博40余万条,3000多万网民参与。
三、交流互动
网络访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和一些人大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就公众关心的立法、监督等问题,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对气候变化,解读劳动合同法等,在线双向交流、讨论,网上回答网民的问题,解疑释惑。召开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中国人大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著名网站合作,共同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就社会经济发展、立法和监督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今年“两会”期间,仅新华网就组织代表与网民在线访谈102场。上海等地方人大常委会设有人大网议日,定期邀请常委会领导、人大代表与公众,就涉及本地的立法、监督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络访谈或微访谈。
电子信箱。代表或人大工作机构通过人大网站的电子邮箱及时收集网民的意见建议,认真给予答复或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四、代表信息服务
设立代表服务网络平台,保障代表知情知政。通过服务平台为人大代表提供文件、参阅材料、工作动态信息和《中国人大》杂志网络版,发送会议通知和手机短信提醒。建设网上数字图书馆,向代表提供的报纸期刊、图书资料等电子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国家智库的合作,为代表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资料。加载法律法规、人大知识、专题讲座等多媒体课件,供代表在线学习、培训。
五、法律和立法文件、资料的公众获取
人大网站有丰富的电子数据。公民可以通过人大网站有关栏目或人大网站法律数据库和公报数据库免费获取法律、立法文件和有关立法、监督和代表信息。中国人大网法律法规库收集了中国有立法权限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通过的中外条约、协定,国际公约、条约等。常委会公报库收集了所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内容涵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次会议通过的有关法律、决定、工作报告、任免名单、立法背景资料等。公众可以免费快速查询、阅读和下载。
六、电子表决
1990年人民大会堂正式启用无记名电子表决系统。地方各级人大也普遍采用了电子表决形式,极大提高了投票、计票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代表议案建议办理
人大代表可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议案建议,实时跟踪办理情况,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有效提高了议案建议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如,浙江省人大搭建了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今年省人代会前,向全体代表推送“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信息,为代表更有针对性提出议案建议创造条件。今年省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1107件,数量创历史最高,质量有明显提高。
八、代表大会和常委会简报电子化处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对常委会委员的发言和审议意见由速录人员全程记录,并进行电子化归档管理。从去年开始,代表大会简报的传输和编辑也实现了电子化。提高了简报的编辑效率和质量,既便于代表和委员全面了解会议进程,并进行意见交流,又为信息公开和共享提供充足的电子数据资源。
中国电子人大的推进措施
1、政治决心。强有力的领导是推动信息通讯技术运用的关键。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十分重视人大信息化工作和中国人大网建设,亲自批准信息化和中国人大网发展计划,并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国人大网网络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信息化和网站工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中国人大网网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担任,成员为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
2、制定发展规划。2012年,全国人大制定人大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之中。计划到2017年,建成人大机关业务内网和外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实现与“一府两院”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国家法律信息库、人大代表信息库和人大机关业务信息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业务协同程度、办公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优化完善原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善立法工作业务系统、监督工作业务系统、代表工作业务系统和综合服务保障系统,业务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以人大机关业务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为核心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正在稳步推进规划的实施工作,将运用云计算技术全面重构人大信息化系统,采用大数据平台重整人大数据资源,进一步促进中国人大的透明、开发和高效。
3、技术服务外包。人大的信息化建设广泛采用技术外包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市场化资源,选择专业大型商业公司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运维。通过技术服务外包,节省了技术人力物力,有利于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运用,有利于对新需求的及时响应。
4、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动性,坚持需求导向,贴近用户需要,提高使用实效。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各级人大之间的推广应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成熟、实用技术和应用系统得到快速普及。
5、社会媒体合作
积极推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智能客户端等传播手段,与传统媒体同步推送,报道传播人大会议和活动。不少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做传统媒体报道的同时,也为本机构的新兴媒体做报道。例如,新华社法人微博发布今年“两会”微博2449条,评论超过15万条,转发超过50万次。同时还通过与腾讯、优酷、百度、360等商业网站合作,扩大了中国人大的传播范围。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电子人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次世界电子议会的召开,为我们交流和学习提供平台,必将进一步促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中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普及应用。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