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为民 幸福保障:我市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6.09.2022  07:40

社区食堂为太原的老人们解决了一日三餐的难题。米国伟 摄

  心系“一老一小”,守住民生底线,加强基层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养老基础更坚实、儿童关爱更有力、民生保障更牢固、社会服务更优化、治理体系更高效,奏响了一曲曲民生幸福乐章。

   老有所养夕阳红

  正午时分,一对七旬夫妇走进新南二社区食堂,打卤面、凉菜、紫菜蛋花汤,两份午饭一共16元。“社区食堂的饭菜物美价廉,在这儿用餐省心、省事,解决了我们老两口的吃饭问题。

  我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3个、城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驿站479个,启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老年餐桌的基础上又建起152个社区食堂,建成3076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启动“关爱老人、温暖助浴”试点工程……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太原模式”初具规模,基本养老服务有效发展,多样化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如今的太原老年人,有社区食堂解决一日三餐,在日间照料中心休闲娱乐,拨打12349电话助老服务送上门,高龄津贴让老年人感受到晚年小确幸……一项项贴心举措,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幼有所育解民忧

  中秋节期间,各界爱心人士走进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这里的孩子们。开联欢会、吃月饼、收礼物,这些长在“墙角的花朵”,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我市儿童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管理更加规范。2018年以来累计下达孤儿保障经费3900余万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应保尽保,新建的市儿童福利院保障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019年1月1日起,孤儿保障标准两次调整,全市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从1000元/人/月调整到1720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从700元/人/月调整到1145元/人/月,养育标准大幅度提升。2020年1月1日,我市全面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可获得1145元/人/月的救助。

  城乡低保救助体系、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体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体系相互交织、综合发力,我市现有的生活困境儿童、自身困境儿童、监护困境儿童得到全方位保障。源源不断的爱心和责任,等待在未来的路上,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困有所帮伸援手

  家住国师街的常女士在“九牛牧业”网点提取了一箱鲜牛奶。“我家是低保户,赶上好政策,我12岁的儿子每天都能喝上一袋新鲜的牛奶。”常女士感慨地说:“喝‘爱心奶’暖胃又暖心。

  我市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筑稳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应救尽救、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格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次次提升,目前城市低保标准和六城区农村低保标准为730元/人/月,三县一市农村低保标准为610元/人/月,城乡低保标准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起,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全市统一为11388元/年/人。

  自2011年实行临时救助制度以来,我市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累计救助35.4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83亿元。

  每年采暖季,我市为低保户和特困对象发放供热补贴。从2020年1月起,每年支出3000余万元为五类特殊困难群众发放“爱心奶”。同时,不断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困难残疾人护理补贴升至71元/人/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升至94元/人/月。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惠民资金及时落实,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服务优化上台阶

  我市持续推进殡葬、婚姻等社会服务工作,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殡葬改革,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实行殡葬惠民政策,全面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殡葬场所、街头路边全面禁烧,使用环保焚烧袋、网上祭扫、鲜花祭扫以及文明节俭办丧事、低碳祭扫等蔚然成风。绿色文明环保的殡葬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积极推进婚姻家庭建设,加强婚姻登记便民服务,开展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实现全市域内婚姻登记跨区通办。

  持续提升流浪救助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街头主动救助活动,多渠道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照料服务水平,确保受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基层治理见成效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我市在全面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出台《太原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太原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强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一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太原模式”。

  我市坚持把社区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社区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引领作用,广大社区党员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实现了党群服务的“零距离”。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出100个特色鲜明、居民满意的品牌社区。

  自2013年至今,我市共计投入惠民资金约7.45亿元,完成社区惠民项目8808个。社区环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等一批精品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大力推动社工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2022年,我市要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率60%以上。截至目前,在我市已进行全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登记的社工达2405人、社工机构14家,初步建立起完备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数据库。全市注册志愿者43.39万人、志愿服务组织1.28万个,志愿服务项目4117个,服务总时长466.23万小时。

  为社会治,为民生计。我市以民生为本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多维互动、多面整合、多元共治的社区服务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