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一年间

03.03.2016  11:43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方面工作都结出了累累硕果。《立法法》等宪法相关法完成修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通过大修关注百姓福祉,《国家安全法》等法律的出台促进国家安全体制的构建。重要立法项目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推动和落实了重大改革举措。

  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通过执法检查回应社会关切、对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询问……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力度在加强、监督方式在完善。一部部高质量的法律先后出台、一项项有力的监督手段充分运用。

  回眸2015,我国步入全面改革的深水区,依法治国的进程也驶入快车道。在过去的一年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工作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法治光辉普照大地,每一位公民都是受益者。

  彰显民生情怀

  “史上最严”是人们对新《食品安全法》的正能量戏称,这背后正体现了立法者的良苦用心。对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食用农产品等日常食品,新《食品安全法》突出最严格的监管。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网购食品等新鲜事物也做出明确的规定,目的只有一个:让百姓吃得更放心。

  2015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做了全面大修,全文由原来的104条增加到154条,共达3万字。“新法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惩治措施,建立了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黄薇说。

  经两次审议、三易其稿,新《食品安全法》对原法70%的条文进行了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制度和机制。以监管制度为例,新法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等20多项。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如果说严厉的新《食品安全法》让百姓有了强烈的获得感,那么去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更是给公众带来了不小的期待。“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社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比较关注,这次法律修改幅度较大,条文增加了近1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说。

  抓本质、控源头是这次修法的一大亮点。童卫东介绍,原来很多制度设计是末端治理手段,没有从源头找原因、想办法,导致大气环境治理的效果不够好。比如汽车的污染治理,原来制度设计重点放在车辆限行限购上,而本次法律修改则重视从源头治理,从新车的环保标准、环保一致性以及提高油品质量等方面着手。

  责任有落实,制度才有效,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新法实施之前,对地方政府只考核重点污染物的减排,于是出现政府每年都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怪现象。对于此,新法明确,考核是否改善空气质量,PM2.5、PM10等数据是否达标。

  此外,《反家暴法》用法律扼住家暴之手、新《计划生育法》推动全面两孩政策迅速落地、《刑法修正案(九)》对社会热点做出精准回应……这些法律的出台回应了广泛的民生诉求,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

  护航经济发展

  规范与法治,是成熟经济的内在需求。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广告法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法律和决定,或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获表决通过,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石。

  立法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要解决问题。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最为考验立法者的智慧。“长期以来,科技人员对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很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主任刘左军告诉记者,改变这个现象,正是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目的所在。

  法工委在修法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北京、武汉、合肥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的地区,调研组大量听取了科技人员的意见。他们获悉,按照1996年制定的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该从转让该项科技成果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对完成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但是这部法实施将近20年来,这条规定却鲜有执行。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团队负责人大都是担任一定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而党内的许多规定,都限制党员领导干部获取其他报酬。同时,20%的比例也不足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因此,虽然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却有不少的科技成果没有转化,无形中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刘左军介绍道,为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2015年8月,修订后的法律获表决通过,为科技成果转化扫除了一些障碍,并大幅提高了科技人员奖励标准。

  同样以解决问题为目的,2015年,新广告法对广告活动中各类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并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新种子法加强了政府的监督责任,对于农民权益的保护、打击伪劣假冒种子也做了加强……在经济细分领域,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红利。

  夯实法律基石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月26日17时,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的主持并监督下,6名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举起右拳,宣读誓词,庄严地进行着宪法宣誓仪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在宪法精神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立法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于2015年进行了重要的修改,意义重大。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15年来,这部“管法的法”首次修改,加强和完善了人大的立法权,有效防止了部门利益法制化,将“人大主导立法”这一原则落到了实处。

  放权地方立法是本次修法的又一大亮点,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到了280多个设区的市。此项修改将有力促进地方改革,目前,江苏镇江、浙江温州等地已先后出炉了适应当地情况的法律,成效显著。

  “《立法法》的修改,加之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这人大三法的修改,夯实了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市级人大、县级人大、乡级人大等五级人大的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大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让五级人大真正发挥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梁鹰说。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秉持精准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出台了一部部饱含民生情怀和公平正义的良法,让法治的光辉照亮了更多的角落和人心。

责任编辑: 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