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支200余亿元

05.09.2016  18:42

8月1日,从省财政厅传来消息,今年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6.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56.1%,同比下降7.4%,减收68.1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1520.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47.8%,同比增长18.5%,增支237.6亿元。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呈现多个特点,其中,收入累计降幅波动较大,分月累计降幅为0.7%、11.8%、12.8%、5.4%、4%和7.4%,税源基础较为薄弱。另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双下降,税收收入完成544.3亿元,同比下降3.9%,减收21.8亿元,下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2.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312.6亿元,同比下降12.9%,减收46.3亿元,下拉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在省市县三级收入方面,也均为下降,省级收入下降10.9%,减收34.1亿元;市级收入下降4.1%,减收9.8亿元,其中,除太原、吕梁、运城外8个市本级下降;县级收入下降6.5%,减收24.2亿元,119个县(市、区)中有64个县(市、区)收入负增长,又比5月底增加了17个县。在重点支出方面,也得到了保障,民生支出1295.5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5.2%,同比增长16.3%,增支182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等8项服务业支出1036.6亿元,同比增长15.2%,增支136.5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局面,今年上半年,全省财税系统基本保持了全省财政预算平稳运行,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山西省财政厅武涛称,在争取中央支持方面,经过我省不懈努力,中央财政打破有关公式、门槛的束缚,安排我省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财力保障奖补、财力补助共407.4亿元,较去年增加81.4亿元,核定我省新增政府债务限额264亿元,比去年增长54.4%,下达我省置换债券规模455亿元,比去年增长17.9%,已成功发行461.6亿元,平均利率2.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用长期低息贷款替代高息短期债务,有效降低了我省政府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将我省2015年上缴的“两权”价款88.71亿元一次性拨付我省用于采煤沉陷区治理,并分三年给予我省每年4亿元的补助,这部分资金注入省扶贫开发公司取得了国开行、农发行各100亿元的贷款额度或授信,可替代财政支出解决市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各市县保障基本民生腾出了资金。积极争取到中央第一批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连同省级配套专项奖补资金,共同支持我省加快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另外,我省着力支持经济增长,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出资7亿元组建华融晋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处置并盘活省内金融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运用资源重整、资本金注入、基金投放等手段,支持金控集团、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发展运营。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全面落实“营改增”,将政策范围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继续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实施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21.4亿元;从低确定了我省非煤资源税改革税率,预计至少可减轻企业负担2亿元,进一步清理取消、整合规范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将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并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小微企业免征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煤矿企业煤炭资源税优惠政策,对衰竭期煤矿开采的煤炭,资源税减征30%,对充填开采置换出来的煤炭,资源税减征50%;继续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继续免缴一年省属煤炭、冶金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允许矿山企业缓期一年缴纳2016年度探矿权采矿权价款;阶段性降低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当年可为企业减负14.15亿元;经认定的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2016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在岗职工培训补贴;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除按政策3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保障民生外,剩余全部用于解决煤焦公路销售管理体制改革转岗人员安置。除此之外,全省深化财税改革、着力补齐发展短板,调整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项目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短板领域。在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安排64亿元出台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站等新的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只增不减,财政涉农政策全面向贫困县倾斜。对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不要求国定贫困县资金配套,所需资金由省级足额安排。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初中每生每年分别提高350元、490元,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5元,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元、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每人每月50元。

(原载于8月2日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