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之家”小牌子蕴含大能量
图为建在蒙古包里的“草原人大代表之家”。
图为“代表之家”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免费提供自行车。
法制日报记者朱宁宁文/图
搭起了架子,挂上了牌子,这才仅仅是开始。以往,“儿童之家”、“职工之家”、“妇女之家”,各种各样的“家”着实建了不少,但遗憾的是,很多“家”建完之后流于形式。
正所谓,春雨再润难润无根之苗,道理再真难教无心之人。建好了“家”,如何真正地让百姓心里有这个“家”,让百姓发自内心地信任这个“家”,才是对人大工作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真正发挥作用,遍布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基层的140多个“人大代表之家”,通过有计划有内容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活动,成为一座座联系选民群众的“连心桥”,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跟随采访团历时一周行程4000多公里,探访了分布在牧区、林区、社区等数个极具特色发挥实效的“人大代表之家”。
新巴尔虎右旗那日图嘎查,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中俄蒙三国交界之地,有着“鸡鸣三国”之说。“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即建于此,这个“家”的召集人是呼伦贝尔市人大代表温都日玛。在一个细雨纷飞略有寒意的日子,记者走进了这个蒙古包“草原人大代表之家”。
一见到我们,温都日玛就说了一个好消息,她提出的以嘎查为单位配备破雪机、灭火器的建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并已解决,破雪机马上就要到位,又可以为牧民解决很多生产生活的困难了。而这只是温格日玛通过“代表之家”发挥代表作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诸多实事之一。
成立后一年多时间里,温都日玛提出的为嘎查遭受火灾牧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建议,得到了驻地企业的帮助,受损牧户最终获得90万元的捐赠;她自己还先后资助了18个贫困学生。“草原人大代表之家”逐渐得到了牧民的认可。每到活动日,大家都从四面八方聚拢到蒙古包中,最多的时候,不大的一个蒙古包里挤进来50多位牧民参加活动。这里已经成为代表倾听牧民心声最好的阵地,很多牧民都主动申请在自己的嘎查也建立“人大代表之家”。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在这个不大的蒙古包里,边防派出所、边防部队的联系方式以及交通、医疗、火警和110报警急救电话都挂在醒目位置,这个“草原人大代表之家”还是北疆边防守望相助的“蒙古包哨所”和“红色堡垒户”。这些居住在边境线附近的牧民屯牧戍边已经近300年,极为熟悉周边的地理环境,能及时发现边境区域内偷渡、逃亡和猎杀国家保护动物等行为,从而在强边固防、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边防部队也利用“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向牧民宣传边防法律政策,提高牧民的戍边意识。
军医梁辰所在的某边防连队距离这个蒙古包“人大代表之家”只有15公里。他告诉记者,由于边民住得都比较分散,每次在“代表之家”活动日,部队就会向边民牧民普及边防政策法律法规,边防部队和牧民的协作也大大加强。去年,有辆陌生的农用车拉着两头牛经过此地,“代表之家”第一时间向哨所及时进行报告,后经盘查,竟然是两名窃贼往满洲里方向运送偷来的牛进行贩卖,事件最后得到了及时处理。
温都日玛还被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连队兵妈妈”。得知驻守在偏远边境线上的很多边防新兵都是年纪不大的城市兵,“草原人大代表之家”经常组织活动带着牧民代表走进连队,向新兵介绍一些当地的民族习俗,教他们唱蒙古歌、做奶茶,还教授战士们管理军马的经验,带牛肉、奶酪等土特产给战士们品尝。战士们每次都很盼望兵妈妈的到来。“草原人大代表之家”谱写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谐发展的新篇章,这种守望相助,会让这片草原的牧歌传唱得更悠远、更绵长。
不仅仅蒙古包“草原人大代表之家”发挥出为民解忧的强大作用,遍布呼伦贝尔市的其他形式的“人大代表之家”也建设得别具特色。
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作为中国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最大的聚集地,绝美的风景和独具特色的风情,使得这里的家庭民俗游生意相当红火。“代表之家”就建在了一个家庭民俗游住宿点上。
远远地,记者就被“代表之家”门口一整排崭新漂亮的双人自行车吸引住。一打听,原来这是“代表之家”免费提供给当地群众和游客使用的,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让百姓真正把“家”当成自己的,让百姓愿意到家里来吐露心声,这个“代表之家”还专门成立了便民服务队,发现谁家有困难就主动上门服务,帮着种黄瓜、种土豆,一干就是半天。不仅如此,“代表之家”还经常举办各种舞蹈培训班、俄语培训班以及其他各种才艺班,让百姓没事就爱来“家”里坐坐,在坐的过程中自然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真正为百姓解决实事。看似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起到了温暖百姓心的大效果。
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居住着中国唯一的鄂温克猎民部落。结合猎区特点,“猎乡人大代表之家”通过代表视察、调研、赶场、走访等形式征求选民意见,收集归纳出涉及敖乡发展和猎民生活的8大类22个问题,并以建议、议案形式提交根河市人大,引起了根河市市委、政府重视,再交办给政府部门限期答复,保证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猎民代表布东霞提出的关于敖乡鄂温克族大中专毕业生及转业军人就业安置问题的建议和于兰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敖乡猎民继续享受根河市棚户区政策的建议,被提交根河市政府重点督办。2013年,根河市政府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对户籍和民族进行限制,出台特殊政策向猎民子女倾斜,解决敖乡猎民子女考公务员难题,使一名鄂温克猎民子女考入敖乡财政所,全乡猎民奔走相告。
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创建了草原上流动的“代表之家”,这个“马背人大代表之家”很好地解开了牧区居住分散造成的代表活动开展难的难题,人大代表深入牧户征求意见,将牧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为建议意见,反馈给党委政府。“马背代表之家”成为流动的反映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
短短几天行程中,记者感受到的是人大代表凝心聚力为民分忧的诚挚之心。在一个个“人大代表之家”里,听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百姓心声,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看到的是人大代表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而成长中的“代表之家”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精彩。
责任编辑: 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