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代理退保”套路多 消费者需小心背后风险
最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专门办理所谓“代理退保”业务,实际是以“维权”之名谋取私利,甚至骗取消费者资金。3月20日,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一起违规“代理退保”案件,并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恶意“代理退保”套路多,背后风险需谨慎。
近期,一保险公司向山西省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一起重疾险退保纠纷案件。在向投保人王某询问保单情况时,调解员发现其对投保细节表达不清。保险公司也反映电话中“投保人王某”的声音、语气与真实投保人有差异,并非同一人。后经保险公司查询投保时的预留电话,最终与真实投保人王某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投保人王某同意到山西保调委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了解到投保人王某对自己所购买的重疾险保障内容不甚了解,甚至存在很大误解,建议其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保单询问后,再决定是否退保。投保人王某随即与保险公司客服联系,了解所购保险的详细状况,并结合当前自身的经济、健康等实际状况,最终表示愿意继续持有该保单。同时,投保人王某主动向调解员反映,自己之前与所谓“专业代理退保机构”签订“协议”,被要求支付全部保费的20%作为手续费,并把自己的一张手机卡给了对方,同时还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调解员当即建议王某向公安机关报警,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通过投诉反映问题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手段,但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则可能对行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省保险行业协会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重新计算等待期、被拒保等风险。同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此外,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