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张兰:中国古玩第一村

09.06.2014  21:20
  自古以来,古玩在文人眼里也就是文玩。也就是说,古玩具有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爱好古玩的文人才自诩:“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别。”因此,以前参加制作古玩的人,不乏名家、高手、文人的参与。尤其是官窑,更是集中了制瓷行业的高手、大画家、大书法家。   好的古旧镶嵌木雕、瓷器、玉器、印章、砚墨、牙角雕等,也同样因名匠人、艺术家和文人的参与,而存在较高的艺术水准,自然就特具一种艺术灵气了。而大多数后仿的赝品,只以盈利为目的,不可能花高价去请来名家、高手。这种东西,没有艺术水平可言,当然就显得呆板拘谨了。 中国古玩第一村:张兰印象   在收藏界说到张兰,没有人不知道,甚至在海外淘宝者中间,张兰也是大名鼎鼎。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古玩买卖表面上被取缔了,实际上市场并没有消失,只是从地上转入地下了。到九十年代,古玩买卖还被当作倒卖文物。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张兰人总是偷偷做着地下古玩转手生意。海外一些淘宝者前来这里,都是单线联系。大部分被收买的古玩,都被带到了广州出手。到2000年,张兰就有一千多人从事古玩经营,加上周边村子的几千人,呈不可遏制之势。   走进山西张兰五百米长南北向的街道,只见一家挨一家摆满地摊。到了南端,摊子又延伸拐入西边街道。   摊子都是小摊子,一块毯子摆在地下,上面就放满古玩。其中以瓷器居多。摊子后面是服装、小超市、五金、发廊、饭馆等各种小商店。   摊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岁的和一些小姑娘。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挎着大包,有的手中还提个水杯。不少人已经有了斩获:小件放进包里,大件就拎在手里,有大算盘、屏风、小石狮子。听说,来自英国和荷兰的两个人昨天到了这里,这会儿不知在哪儿转着。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张兰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清代,享誉海内外的尉字号在此经营近百年之久,而掌握朝廷采购权的范家更是不可一世。   乾隆年间,张兰的古玩兴盛起来。趁“康乾盛世”聚敛大量钱财的晋商,也把收藏古玩当成一种投资、一种风气,致使张兰成为古玩的集散处。“家家藏宝,户户赏古”,一时蔚然成风。   张兰村1.5万人,本地人只有五千,外来人口占一万。外来人到此就是为了从事古玩生意。   在张兰,超过一般的家庭都在经营古玩,男的出去淘宝,女的看家看店。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来了。京津的居多,周边的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也来人,西藏、海南的也有。全国各地,哪儿的都有。 真假相依的古玩市场   当今古玩市场假货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尤其是陶瓷、书画、青铜、玉器之类高价位古玩,更是仿制造假者的主攻方向。仿品假货多如牛毛,鱼目混珠难分真假。使初涉收藏之门的人不可避免地会买回许多赝品,也会损失一些钱财,这毫不为怪。如果因为个人吃了亏,买了假就大呼:“古玩市场必须打假!”这就错了。因为每一个初学收藏的人对古玩这个深门大院来说都像是个“白痴”。   正因为有了这么众多的市场、小贩、小商才形成了完整的收藏品大市场体系。正因为它是以仿品假货为主才能使初涉收藏的人和入了门的收藏者能自由地在这大市场中驰骋,才可能让众多的门外汉花钱不多随便自选也显示一下“重在参与”的身份。在这样的古玩自选市场里买者可能以假当真挑了假货,卖者也可能以真作假让人捡了便宜。实际上买者和卖者都缺乏眼力,都需要锻炼,都靠市场来培养自身的能力。都依赖市场的发展,也同时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收藏大军。 古玩行:“隔着口袋买猫儿”   凡逛过一段时间古玩市场的人,都会晓得一些市场的规矩,最要紧的是走路当心。摆在地上是一钱不值,一脚下去就成了千金不换。你看不上的东西尽管走人,不要问价,你有问价的权利,自然就有回价的义务,初涉此道的人以为回个半价就准保无虞,那也不一定,搞不好回个十分之一的价,卖家都会甩给你。无论你水平有多高,都不要直接给人点破,说人家的东西是歪的,因为古玩真真假假,从古至今就是这么个卖法,京派语言通常叫做“懵买懵卖”。比较来说,成都俗语更为形象贴切——“隔着口袋买猫儿”。   古玩市场既是商场,又是考场,考你的眼力,考你的智力。如果在古玩市场买了打眼货,买家通常还可以和卖家商量,将货退还,出货款约三分之一的“学费”,便算了事。但也有互不相让,争执起来的,一般情况下中间总会有人主动介入,或许是某方的内伙子,或许是另外的啥子人,但通常只有内行人才会出面说合,出个主意双方点头就算摆平。   买了假货,也不是百分之百就退得掉。有的时候,模糊语句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至于怎么说则各有各的高招,只要不触及实质,都是及格的回答。         开车从山西太原出发,上了大运(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向南行驶。一小时之后转入一段土路,十分钟左右,到达张兰镇。太原收藏协会会长王艾甫说:在张兰,想到的东西有,想不到的东西也有。         走进五百米长南北向的街道,只见一家挨一家摆满地摊。到了南端,摊子又延伸拐入西边街道。都是小摊子,不大,摆在地上,下面铺一块毯子,上面就是杂七杂八的各式古玩。别的古玩市场上见到的门类,这儿全有。对于有些摊主来说,地方可能有点小了,有的货物还放在箱子里,不能摆出。也有的摊位,上面只有单调的几样。但无论哪家,绝不是只经营一个门类。当然,映入眼帘的,还是以瓷器居多。         摊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岁的和一些小姑娘。他们有的正与买主讨价还价;有的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往外搬取货品,打开一层层的报纸;有的坐在小板凳上,盯着南来北往的人看;有的则与邻居摊主说着家乡话儿。         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挎着大包,有的手中还提个水杯。不少人已经有了斩获:小件放进包里,大件就拎在手里,有大算盘、屏风、小石狮子。         在街道东侧,一前一后两个大院,共有百家商铺。他们是固定做古玩的,每天都开门。这是投资两百万元的张兰古玩市场。         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来了,也有个别喜好收藏的老板带个行家。京津的居多,周边的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也来人,西藏、海南的也有。中国各地,哪儿都有。星期五两个古玩市场的院子摆满地摊,而在平时一百家商铺开门,来者每天五六百人。      张兰人也出去。每个星期天去太原南宫古玩市场的会有七八辆中巴,也有人开自己的面包车、小车,百来号人。据说太原古玩市场80%是张兰人经营。去北京的也有六七十人,潘家园也是张兰人闹起来的。         太原市收藏协会的王会长介绍,张兰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商贾云集的古镇,从明代开始、张兰就有“家家藏宝、户户赏古”的习俗,古玩交流十分平凡,到清代、民国、古玩交易日趋兴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晋商古玩文化氛围。张兰村宋迎年书记说,截止目前,全镇古玩收藏经营户达到六千多户。投资两百万元兴建的张兰镇民间工艺品市场商铺达一百余家、形成了以张兰为中心、辐射介休周边县市省份的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的古玩集散地,多年的经验也使得这里的人们修炼成“火眼金睛”。         张兰古玩市场经理武光辉认为,张兰古玩市场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有名气,成为全国古玩第一村,首先在于他们这儿的“货”好,70%是老(真)的,30%才是新(假)的。和别的不少古玩市场相比,正好打了个反。         作为海内外有名的古玩收藏集散中心,张兰镇打算要建中国最大的古玩城。张兰镇镇长介绍,目前他们已聘请了古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为古玩城设计出方案。方案中,未来的古玩城规模宏大、古色古香,集古玩交易、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可以容纳三百户商户,预计总投资达八千万元。到明年这个时候,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将会是一座体现张兰古文化特色的大型古玩城。         自2001年举办全国收藏品交流会开始,来自中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都慕名而来。今年将是第七届,交流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去年的交流会有千余个摊位,总长度达一华里。淘宝者们都说张兰镇的收藏品交流会不能不来,这里有的是“宝贝”,就看你能否淘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