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让中国城乡面临平衡教育资源的新课题

08.09.2015  18:49

 

              开学了,大城市的中小学校恢复了热络景象,连校区附近的交通也变得拥堵起来。然而,位于泰山深处的农村学校官营小学只迎来了80名学生,平均每班只剩下15人。

  校长张学同说,今年秋季,学校只迎来了新招的10名一年级学生,比预计的学生数量少3人——孩子们都随父母进城上学去了。

  像这样生源冷清的秋天,农村学校经历了多年。张学同2009年到这所小学任校长的时候,学校共有206名学生。此后的几年,每年毕业三、四十人,而招收的新生只有十几人。

  在这所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正中间摆放着9张单人课桌,课间,孩子们可以轻松地绕着课桌跑跳、追逐,教室、走廊、操场显得空空荡荡。

  而同在一省的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孩子们别说不可能在教室里跑跳,就是走路都要侧身而过。在这所学校的一间教室里,87个孩子把整间教室挤得满满当当,中间的过道也被挤成了两条“缝”。

  与官营小学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相反,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却面临着生源暴涨的局面。全校5000多名学生,班均77人,几乎与官营小学全校学生数量相当。

  “我们首先要考虑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其次才能考虑班额大小的问题。”校长王振中说。

  这种现象在山东乃到全国都不稀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目前山东城镇初中超规定班额占比达90%。按照教育部的定义,中小学36-45人为正常班额,46-55人为偏大班额,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

  城镇化所带来的人口流动,被认为是造成这种两所小学鲜明反差的重要原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2013年已达62.5%,比2011年上升了5.2个百分点。

  受访的基层学校教师认为,尽管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城乡教育质量仍存在落差。在有的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老师缺乏,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这也是农村学生加速向城市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镇化也让农村家长有了更多选择权,很多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进城务工。济南市第27中学校长武树斌说:“以前是家长在哪里打工,就把孩子带到哪里上学,现在是孩子能在哪里上学,家长就到哪里打工。”

  以山东为例,据统计,该省城区和镇区小学数量占全省的16%和24%,却承担着全省29%和33%的学龄人口就学需求。

  张志勇认为,中国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即进入了一个由农村教育资源布局为主向城镇教育资源布局为主转变的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将有更多农村教育人口向城镇教育人口转移,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