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一种乐器 班班能组一支乐队
全校1200余名学生中,每人至少会弹奏一种乐器:古筝、二胡、笛子、小提琴、萨克斯……每个班都能组建一支乐队。昨日,在桃园小学建校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个个身怀技艺,丝竹管弦他们都能信手拈来。近年来,桃园小学结合历史传统,紧抓和美教育特色,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建设了和润课程,实行器乐全员走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通过艺术教育的熏陶,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丝竹管弦提素养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在昨日的校庆展示活动中,孩子们身着古典服饰,用扬琴弹奏《浏阳河》,琵琶弹奏《凉凉》、中阮弹奏《贝加尔湖》……声音清亮流畅,韵味十足,观众无不陶醉其中。
这不是某个学生社团的表演,而是全员的艺术展示。桃园小学的每个孩子在一年级会选定一种乐器,一学就是六年,每个星期二下午,他们都会在学校接受专业培训,37个乐器班同时开课,覆盖所有22类民乐与管弦乐器。因此,每个人都是“小小音乐家”。今年六一节,全校学生进行了器乐演奏展示,广受好评。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桃园小学就开展了民乐艺术教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细心呵护下,民乐教育逐渐由弱到强,从特色走向品牌。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首创第二课堂活动,拓展素质教育的平台与载体,围绕德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2013年,学校器乐艺术教育由民乐拓展到管乐。2016年,吕建英校长对学校民乐、管乐艺术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发现每周两次的课外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器乐的需求,同时,民乐团发展多年但建制不全,依托学校音乐教师,负责民乐专业教师课外教学的管理模式制约着乐团发展。因此,将课程进行统整,把器乐学习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中,实现课内外共同学习,把学校乐团做得更加规范,完善器乐学习种类,打破班级建制,实行分层走班制器乐教学,该校的素质教育实现了新的跨越。 学校聘请专业教师为学生免费授课,同时,还免费为购买乐器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电子琴、管口琴学习。对于不易携带的大型乐器如:古筝、大提琴、低音贝斯、扬琴等,学校提供乐器让学生学习。
社团课程长见识
在发展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同时,桃园小学还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利用周一至周五托管课时间,构建了和润社团课程。
周一依托班级社团。开设人文修养校本课程。在老师的组织下诵经典,每周一个班级进行展示,通过传统优秀诗文引导学生知情懂理,明志养德。
周三开设技能开发校本课程。包括足球、跆拳道、舞蹈、创意画、健美操等艺体技能社团13个;科技、计算机、国学、英文赏析、思维训练等学科技能社团10个;形体模特、保健安全、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实践技能社团4个,总计32个社团课程。
周四开设阳光体育社团。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学生站姿、队形、口号的训练提升学生精气神,渗透体育精神。开展踢毽子、跳小绳体育活动,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该校依托走班制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兴趣和需求出发,主动参与、选学,多元发展。
和美教育育新人
桃园小学自1958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德育特色办学思想,并在历届领导管理中不断得以升华和发展。办学初期,学校就很重视学生体育艺术教育,成立了足球队、兵乓球队、田径队等各类活动社团,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立于1974年的二胡社团,更是在全区独树一帜。改革开放以来,桃园小学的德育特色愈发光彩,首创升旗仪式,并在全国推广,教育部德育司及省市区多次在该校召开德育现场会。2013年,桃园小学结合办学历史,在总结学校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和美教育”办学特色,以和立校,以和育德,以和启智,以和健体,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和美特色教育的出发点。
学校致力于和谐环境的建设、和悦德育的完善、和润课堂的探索、和爱教师的成长、和智学生的培养,充分彰显学校“以和聚力,以美育人”的和美教育办学理念,“给学生一生有用的教育”。
如今,走入桃园小学,会看到丝竹管弦提素养、书香诗韵诵经典、掌握技能练体魄、实践活动长见识……孩子们心有梦想、学有兴趣、做有规矩、行有习惯。校长吕建英说:“我们将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继续致力于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争光添彩!” 本报记者张晓丽本版摄影牛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