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三农”发展的新“引擎”
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支持引导百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7月,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启幕。
工程实施一年来,全省58个贫困县开工建设项目已达到233个,总投资799.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0.27亿元。
朔州市平鲁区曹庄村的村民刘生旺就是工程的受益者。7月18日,记者在朔州市鑫满圆猪业养殖有限公司的园区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修剪树木。谈及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他高兴地说,“自打企业来这里盖了猪场,我负责搞搞园区的绿化,一个月就能拿两千多元,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
作为省委、省政府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办的六件大事之首,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依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推动,借助规模化、连片式发展的引领,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表现出了空前强劲的发展势头。
“造血式”扶贫:农业增效的“加速器”
山西的产业扶贫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11年来,成果喜人:截至2013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年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提高了18.8%,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截至2013年底,全省解决了87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然而,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山西的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既要脱贫,又要发展,仅靠扶持单一产业是不行的。
面对现实,立足本地,对比全国,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结合山西实际,从转型跨越的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在全省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打破“缺钱给钱”的“输血式”扶贫旧模式,通过扶持优势产业,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为贫困县经济“主动脉”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扶的是贫,发展的是产业,富的是农民,强的是农村经济。
永和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穷”中图变,永和县抓住全省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联手多家企业大力发展起了以红枣、酸枣、核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永和县是红枣之乡,但贫困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没有深加工能力,我们的红枣是‘种得出来,走不出去’。”谈及过去,打石腰乡于家洼村村支书李交良如是说。
现在,永和县的红枣不愁卖了。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在永和县投资建设的红枣初加工项目已初具规模,围绕红枣展开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促进了永和地区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更提升了红枣产业的经济效益,切实带动了当地果农增收。
今年,省属14家参与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的国企之一——国新能源在永和县投资建设的万亩酸枣种植基地里,酸枣已经出苗,收获的希望近在咫尺。
截至目前,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已有233个,涉及总投资799.23亿元。优势互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扶贫开发之路,最终定能带动贫困县甩掉贫困这顶“帽子”。
干部下乡住村:农民增收的“催化剂”
脱贫不易,致富更难。
山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目前只占全国的80.02%,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再造一个新山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要实施农业产业化,最关键的是让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翻番。
用什么方法能加速农民增收?
2011年6月以来,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加快了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000多支工作队、2.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
干部下乡住村,既能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又能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激发农村经济的内生力。从产业增效到农民增收,下去的干部抓的是产业,上马的项目出的是效益。
左权县麻田镇西安村是晋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丁文禄的包村点,全村1033口人,仅有耕地560亩,全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才2000多元。丁文禄到这里后,将产业扶贫作为该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积极组织村民发展了莲菜种植。产量相对高、种植成本低、市场前景好,在多方面好处推动下,170亩莲菜“扎根”在西安村。2012年,该村试种的莲菜平均亩产2000公斤,当年带动西安村增加人均纯收入1200多元。
“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必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产业扶贫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仅是脚在走,心更要沉下来。踏踏实实带领农民搞产业,得实惠的是广大农民,发展的却是整个农村的经济。”丁文禄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我省干部下乡住村取得了多方面的实效:省扶贫办干部在沁县郭村镇住村,帮助仁胜村等五个村发展核桃、大棚蔬菜及养鸡等产业,助推当地农民增收;吕梁市16518名干部到3121个行政村开展住村工作,确定致富项目4312个,联系农户11.32万户……
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山西贫困县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态势。
连片式开发:农村发展的“推进剂”
产业扶贫,转型跨越,最终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借此开展区域连片开发,推动县域经济向前发展,最终打开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山西农业的特色明显,瞄准各地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一大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涌入产业扶贫开发当中。
位于阳曲县的山西太钢泥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转型跨越、绿色发展的太钢联手现代农业的结果:159亩育苗中心,513亩日光温室,110亩养殖园区,105亩采摘大棚,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泥屯生态农业园区,集合了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配送销售、新能源利用、观光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于一体。
太钢联手阳曲县,无疑是算清了村企合力搞开发后的综合效益这笔“账”。而泥屯的生态农业产业项目,产业链条明晰,规模效应显著,带动作用强势,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抓住优势特色产业,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省内外龙头企业纷纷进驻,越来越多的产业基地在我省兴起。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金和生食品公司和山西潞宝集团合作建设的沁县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3亿元,项目集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宰杀冷藏、肉食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达产达效后,可带动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中扶惠邦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在五台县成立邦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高洪口乡开发种植养殖生态良种基地项目,目前已改造河滩地近千亩,建设羊舍1万多平方米,引进种羊400多只……
借助企业强势资本与农村特色资源优势相结合这一发展方式,企业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助推农业发展后势强劲。
如今,在以百企千村产业扶贫为抓手的现代农业新政策指引下,山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县域工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建设“四化一体”新山西的发展目标,山西现代农业正在转型跨越发展大路上奋力前行!
项目亮点 >>>
万亩现代化绿色奶牛养殖园区内,牛奶从挤出的那一刻就进入密封储存罐,检验、过滤、分离、均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装瓶出厂;配合先进的奶制品加工线,酸奶、鲜奶冰淇淋、牛奶面包……各种一流鲜奶产品全数供应;有机种养、粪污处理、肥料加工、沼气开发……所有生产资料均在园区实现循环利用。
这是记者在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九牛私家牧场内看到的一幕。不久之后,这一幕也将出现在大同广灵。山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晋能集团,借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的契机,在广灵打造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区,5000头奶牛的绿色生态养殖园区、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太原私家牧场经营模式将完整复制到广灵,未来这里不仅将成为九牛牧业布局全省的战略产业基地之一,更将带动当地实现经济大发展。
规划中的园区总投资2.5亿元,全部引进新西兰荷斯坦优种高产奶牛,将实现年产3万吨以上原奶,产值超3亿元。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将带动500人实现稳定就业。此外,配套饲料基地将试推广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引导农民种植青贮玉米,带动400人实现季节性就业。两项产业预计共同拉动该地区户均增收达2000元。
目前园区土地流转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近期将开工建设,到2015年建成投产。
群众评说 >>>
左权县麻田镇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庆录——
五年前,村里没人相信种莲菜也能赚钱。耕地少,土地贫瘠,没有产业,收入很低,村民们都跑出去打工了。现在村里搞起了莲菜种植,依靠这一特色产业,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连外出打工的人都愿意回来种莲菜了。看着满眼荷花开,咱西安村也从偏僻小山村变成了太行山上的“小江南”!
五寨县小河头镇古城角村村民刘翠连——
多亏了县里给的扶贫资金,让我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我既没钱,又不懂技术,县里给的5000元投给企业,企业替咱养上羊,坐在家里每年就能拿到2000元的利润,5年后还能拿回来当初投的5000元,实在是太划算了!
山西九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宏伟——
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不仅能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更能为企业打开一片经营的新天地。未来广灵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是九牛牧业在山西北部产业布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有了生产基地,下一步再通过销售网点建设,北部地区将和省城一样,实现产品从园区到社区两小时直达。只有保证持续为百姓提供新鲜、安全的鲜奶制品,诚信经营,企业才会越做越大。
责任编辑:刘振刚 审核:刘振刚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