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也能遍开“双创”花

30.11.2017  17:56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个人、团体、机构投身或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中。但谈及“双创”,不少人往往一开口就是北上广深、跨国企业,抑或海归博士、顶尖机构。难道“双创”成功案例只有“高大上”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践证明,中小城市、乡村田间也是“双创”沃土,普通人、小团队、小企业亦可成为“双创”明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为心有梦想、勇于奋斗的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遇,而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将为推进“双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更大活力。

随着“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增添新动能,为越来越多的筑梦者插上了创新创业的“翅膀”。以并非“双创”热门领域的农业、农村来说,近几年农民工、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城镇居民或返乡或下乡,形成了一支扎根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强大力量。

依托现代科技的新动能,凭借“互联网+”等新思维,他们正在改变农村的面貌、农业的形态、农民的生活。比如被誉为“农业新创客”的李才圣,通过研发、推广农业植保无人机产品,把高科技带到农民身边,成为深圳的“双创”代表。辽宁阜新的丁佳奇2014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回乡,与阜新12316金农热线服务平台合作,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推广等信息服务,形成了农村农业咨询大数据库,一方面为政府提供行业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年均为农民挽回损失超百万元。

如今,走向农村的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越来越多。今年4月和7月,教育部依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上百支参赛团队分赴延安,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发展需求,助力精准扶贫脱贫,取得良好效果。

当然,尽管农业、农村是“双创”的沃土,但创业小苗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双创”的政策,既有简政放权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善,也有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然而,面对农业、农村的“双创”需求,有针对性的政策设计、资金投入等仍显不足。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将推动农业、农村“双创”置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层面考量,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政策体系。特别是包括“快递下乡”在内的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提速。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等也应多关注农业、多走向农村,搭建创业者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多样化服务。这不仅可以助力“双创”,也将为投资者开辟“新蓝海”,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蕴含着无数商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毋庸讳言,创业、创新是艰难的,在农村尤其难。但是,只要创业者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增长智慧才干,只要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提供足够外部支持,广阔农村就能遍开“双创”花,就能收获甘甜的“双创”果实。

(来源:光明日报)

我省双创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记者11月24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双创工作自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00万户,达到203.审计厅
我省参加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收获颇丰
  为期4天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