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藉路透社采访透露“七大战略信号”
——“中英合作正当时”系列述评之四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2015年10月18日,在对 英国 进行国事 访问 前夕, 习近平 主席接受了 路透社 采访。针对一系列不乏刁钻的难题,习主席逐一予以切中要害的回答,再度彰显举重若轻、从容不迫、自信冷静的大国领袖风范。采访共计“十问十答”,扼要则有“七大战略信号”。
一是高度评价英国政府对华务实积极政策,强调中英共同利益与战略共识驱动双方对接发展战略,致力于两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习主席强调指出,英国表示愿做“对华最开放的西方国家”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也完全符合英国自身的长远利益。英国正以实际行动欢迎中国崛起可谓顺势而为,相对于某些西方大国的口是心非乃至逆流而动、极力围堵中国,英国的做法的确显得高明和睿智。
当前英国政府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宏大计划,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有很多合作契合点。中国愿同英国一道,秉持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理念,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二者均面临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机遇。英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中英关系新发展将为中欧关系全面推进注入新动力,为促进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是为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和中国扩大对外投资呐喊助威。
习主席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好,符合很多国家需求和承接能力。中国愿同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把各自“比较优势”衔接起来,实现联动发展。
习主席强调“在商言商”,不能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政治化”,不要带着偏见看待中国企业。中国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但强调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持续增长,有关机构测算将超过1.25万亿美元,这将为中英合作提供更多宝贵机遇。两国企业还可以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的“三方合作”,把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结合起来,共享发展机遇。
三是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相关问题释疑解惑。
习主席强调中国提出筹建AIIB的目的是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他指亚投行是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其规章制度和运作要由各成员国协商决定,“并不是中国一家说了就算的”。而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谈判过程中,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秉承开放、包容、专业、透明的原则,达成了高质量的协定文本,53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签署了协定。该《协定》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做法,同时还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明确写入了“公开、透明、择优”的遴选管理层原则,是一项区别于现有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章程的创新之举。亚投行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合作互补”关系,中国“积极评价并欢迎英国加入亚投行”,愿同包括英方在内的各意向创始成员国一道,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为亚洲和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四、中国将继续扮演“负责任与谦虚的大国”。
习主席强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共同发展的促进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他明确表示,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针对路透社“中国是否会有朝一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的尖锐问题,他心平气和地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为所谓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谁。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五、积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充分体现“发展中大国”的担当。
习主席强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多作表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则。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中国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大会将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作出安排,各方要最大程度展示诚意,聚同化异,相向而行。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
六、耐心解释中国光明正大的“南海政策”,理直气壮说明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
习主席首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也符合地区国家和人民共同期待,中国的这一战略选择没有变,也不会变。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作为南海“域外大国”,惟恐南海不乱,一再指责中国在南沙岛礁正常的建设活动,不断“放风”说什么“要派军舰进入中国南沙岛礁的12海里之内”,公然以“炮舰政策”威胁中国,企图在中国的“家门口”耀武扬威、喧宾夺主。对此,习主席义正词严地指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南海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南海和平、安全、稳定。“中国不愿看到南海生乱,更不会主动制造混乱。”中国将继续同南海周边邻国一道,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他并敦促“有关方面”也应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七、以事实和大势主动化解外界误读过虑,为中国经济“打气加油”。
针对近来外界对中国经济“唱衰”的论调,习主席强调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10万多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带来的“增量”比前几年两位数增长还要多。更何况中国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前景十分光明”。与此同时中国还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拉动中国同世界经济共同增长。(作者:陈向阳)
原文链接: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7_13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