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忠诚担当 攻坚克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10月31日)
骆惠宁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忠诚担当,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实现振兴崛起,开创我省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奋斗。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征程、开创了新时代。重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讲,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核心为我们掌舵。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山西正处于重要历史关头,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肩负着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肩负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面对时代发展的召唤,面对全省人民的期盼,我们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
一、过去五年工作和重要启示
省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山西贯彻落实。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性质的重大调整。调整后的省委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提出并实施“五句话”总体思路,推进“六权治本”,确立“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力促弊革风清,力行发展为民,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推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向着“巩固、深化、提高”方向迈进,推动经济发展朝着“稳步向好、转型升级、振兴崛起”方向迈进,全省保持了政治稳定、大局稳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进步。
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前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大幅推进煤炭减产量、坚决去产能,促进全国煤炭市场发生积极变化,实现全省经济稳步向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上升。立体化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越是经济困难越关注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教育事业协调推进,高校新区建成使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平安山西建设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性指标居全国先进水平。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采空区、沉陷区、水土流失区修复治理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地方性法规立改废机制,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落实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政协协商,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法治山西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果。
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得到弘扬,一批文艺精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结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成功举办中博会、能博会、太原论坛等会展和招商引资活动。
汲取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沉痛教训,推动从严管党治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加大正风反腐力度,形成“三个高压态势”,健全巡视巡察制度,扭转腐败多发蔓延被动局面,匡正选人用人导向,风清气正环境初步形成。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市县乡换届圆满成功,焕发出奋发进取新气象。
五年来的成绩,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晋单位,向驻晋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性尤其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贫困面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些领域改革滞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到位,一些干部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新产生的,有的相互影响着。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要正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回首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教训极其沉痛、启示尤为深刻。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关键时刻经住了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在重要关头经受了锻炼,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形成了高度共识。
山西一段时间发生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根本原因是省委没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调整后的省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清除了腐败分子,净化了政治生态,全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有了新增强,全省人民的精气神有了新提升,全省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反两方面经验警示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问题作坚决斗争。我们必须更好担当起管党治党责任,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更有信心、更有激情、更有力量地把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山西一段时间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固然有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但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历届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经济转型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全省上下经历了结构失衡、市场剧变带来的切肤之痛,对转型发展有了更深切认识,推进转型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当前煤炭市场有所回暖,无论煤价如何变化,决不能动摇转型的决心,必须彻底丢掉再现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幻想,紧紧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上转型之路。只要我们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充分激发全省干部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就一定能在转型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山西经济浴火重生、再振雄风。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山西党的建设和重大工作的决策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在山西关键时刻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办好山西的事情提供了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引的方向,开辟治晋理政新境界
奋进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壮阔事业需要科学的指引。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方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好用好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持续跟进学习,持续深化理解,准确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体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我们要注重学以致用,着力解决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丰富和发展治晋理政思路,让党员干部群众从实际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系列重要讲话的真理力量。我们要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中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山西进行好。
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关于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加快山西步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山西是欠发达省份,面临小康决胜期、脱贫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发展爬坡期、形象改善期“五期叠加”,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历史进程中要不甘人后、加速前行。我们要按照中央对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差距补短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普遍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总体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体系,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历史进程中谱写我省精彩篇章。
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思想,在推动转型升级中走出山西路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山西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新发展理念能不能落地生根。从历史上看,我省经济在全国位次相对靠前的时期,也是对煤炭依赖相对较小的时期,随着一煤独大的形成,结构性矛盾突出,虽曾有过高速增长期,却难以持续,甚而在全国位次后移。资源型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是当前我国不少省份面临的问题,更是我省一道绕不开的坎。山西经济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拐点,到了发展动力深度转换、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无论是煤炭产业还是整体经济都需要在转型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这个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担起来。山西经济转型已走了一段路,还要走很长的路,最紧要的是进一步把方向搞对头,进一步把转型发展的基础打好。要保持定力、持续用力,坚决跳出以往“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彻底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促进转型发展的支撑条件和大环境,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走出一条资源型省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以局部的探索实践创造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彰显山西气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深化才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山西转型任务重,改革任务更重;发展相对滞后,但改革决不能落后。全省上下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不断提高改革能力,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以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开放中转观念、增本领、树新风、立形象,力求综改试验、行政审批、国企国资、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走在前列,依靠攻城拔寨的改革闯出发展路子。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把法治山西建设摆到治晋理政全局来推进,确保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中交上山西答卷。我们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山西面临的“考试”难度大、任务重。我们要痛定思痛、以往鉴来,着眼大局、立足实际,保持“赶考”姿态、坚定“考好”决心,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我们要在前两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巩固、深化、提高”的方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忠诚干净担当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趋于完备,相关配套政策法规逐步健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进一步实现由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广大干部从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造成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焕发出崭新的精气神,整体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政治生态全面优化,美好形象得以确立。
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所贯穿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体现山西担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展现的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勇作为、敢担当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山西面临的各方面任务十分繁重艰巨,越是困难多的时候,越考验我们的党性和意志。我们要直面山西前进中的重大问题,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信仰追求,饱含为民情怀,弘扬务实作风,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以担当品格和拼搏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
全省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认真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确保良好政治生态全面有效构建,不断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实现振兴崛起。
通过全省的共同努力,要塑造和展示山西文化璀璨、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的转型形象,充满活力、合作包容的开放形象,表里山河、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以廉为荣、艰苦创业的清明形象,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安康形象。
通过全省的共同努力,今后五年,将我省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世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奋斗,使山西整体发展水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位次前移,在全国大局中发挥重要影响。我们要有这个信心,更应该有这个志气!
三、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牵引经济转型升级
抓经济发展,必须明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发展全局,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把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全力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一)站在时代高度开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新局面。深化转型综改试验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山西的二次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予了转型综改试验区新的内涵,在新的形势下,其战略地位和对全省的牵引作用进一步提升。我们要用解放思想打开转型综改试验新天地,用先行先试擦亮转型综改试验这个金字招牌,坚决克服创新发展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作风不硬等障碍。我们要争取国家支持、用好省内事权、对标发达地区、鼓励基层探索,围绕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政策动力,营造活力充沛的转型生态,全面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性,吸引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我省新兴产业集聚。我们要用啃硬骨头的精神,破解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难题、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协调发展难题、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难题、内陆地区开放发展难题、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难题,完成转型综改试验区各项任务,加快实现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变、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中高端转变、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形态向园区化循环化转变、城乡统筹向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向平稳健康可持续转变,使我省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是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把准方向、扎实推进,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在三晋大地成就这一宏伟大业!
(二)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产业格局中重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须千方百计抢占的制高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手机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山西,实现“一化”促“四化”。依托独特资源电源条件,做大做强铝镁合金、半导体材料,加快石墨烯、碳纤维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化。以清洁生产、低碳技术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前瞻布局,以市场换项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煤化工要发挥专业团队优势,跨企业联合发展,尽快走出一条与石油基不同的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煤基化工发展路子。实施能源产业创新工程。顺应能源革命要求,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煤炭去产能,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快三个千万千瓦级外送电基地建设。稳步提升煤层气抽采利用水平。扩大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推进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紧盯同行业最高水平,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低端、提升中端、发展高端。下大力气推动“山西智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焦化产业加快实现“以焦为主”向“以化为主”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钢铁、铝等冶金产业推进精深加工。发挥军工企业技术优势,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轻工业,逐步解决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加快构建立体式现代物流产业格局。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发挥金融业作为关键性、基础性产业的作用,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消费升级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点发展杂粮、草食畜、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开发功能食品为重点,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建设全国小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升“晋”字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工程。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在推动“双创”上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大力营造市场化、社会化“双创”氛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双创”基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六大工程”,要善于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多做新动能新产业的文章。要运用大数据分析研究产业发展方向,挖掘市场需求这个最稀缺的资源,注意从我省巨量外流需求中寻找发力点,激发社会投资热情,外引内联谋划转型项目。要通过“接链补环”推动传统产业循环发展,依托园区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企业成本和环境代价最优化。只要我们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就一定能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再造新优势,部分产业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山西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振兴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三)用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动力源泉。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配置模式,彰显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引领作用。立足我省产业转型方向部署科技创新链,设立新动能培育专项资金,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方面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催生产业变革。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建设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完善首台(套)政策。推动现代科技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创投引导基金,确保新技术能变成好项目,能得到大资本。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质量建设。强化企业在创新决策、投入、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深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带动全省的创新高地。山西人杰地灵、富有创新传统,一定能在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中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坚决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把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动能结合起来,增强我省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在全面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同时,抓住多年想改但进展不快的难点问题,抓住对全省有牵引作用的重要事项,下大决心推动重大改革破题。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增强发展动力。针对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进行资产全面评估,推进股权结构改革,新增和置换的国有资金资本主要用于支持转型发展。针对企业治理不规范、机构臃肿、负担沉重问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促进国有企业轻装上阵。针对布局不合理、专业化不强等问题,尽快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整合,实施专业化重组、板块化经营。针对行政色彩突出等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要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拓展转型载体。我省各类开发区块头不大、活力不强、引领不足,必须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按照“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思路,加快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实现开发区发展战略新突破。对照省外先进开发区补差距,引进复制自贸区成功做法,提高开发区运营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其改革开放窗口作用、转型升级示范作用。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市场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政务服务、政策支持、办事效率等方面勇创一流,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广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提高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
(五)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我省工矿型城镇特征明显,“三农”底子较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县域经济活力不足。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更加注重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着力解决“一市一区”和“矿区郊区”等问题,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挖掘三晋文脉、依托山水景观、融入现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人文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加快资源型城镇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协调矿城发展,推进产城融合。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城镇承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更加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铁公机”,重点抓好“岸港网”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推进路水电气网等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更加注重县域经济和农村改革发展。县域活则山西活,县域强则山西强。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建设等优化乡村布局。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县域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
(六)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要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把山西经济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依托我省优势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带动全省形成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开放格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建设,加强与沿黄经济协作区、中原经济区的合作。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友城建设,持续开展山西品牌丝路行等活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定向招商引资,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扩大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切实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等工作。
山西民营经济创造了非凡业绩,作出重大贡献,也面临不少困难。山西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过程,要倍加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亲”“清”原则,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多办排忧解难的实事,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历史上晋商曾开辟万里茶路,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明清五百年,当代也一定会涌现更多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新晋商,在对外开放、振兴崛起中再创辉煌!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山西
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更好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
(一)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着眼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权利,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二)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指导。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规,加强转型升级、社会管理、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司法改革政策配套落实,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开展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各级党政机关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带头依法办事,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环境。
(三)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巩固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知识分子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工作,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支持驻晋解放军、武警部队改革和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我们要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和谐、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为振兴崛起凝聚强大智慧力量,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五、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
山西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省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下大气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大对各级党组织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力度。深入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贯彻中央精神的好做法好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思想舆论阵地管理,支持壮大主流媒体,不断提高思想舆论引导水平。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法净化网络环境,在新老媒体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回答山西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弘扬传统美德为抓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厚植精神沃土,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加强传统戏曲、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保护开发。挖掘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用革命精神滋养思想、激励行为。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积极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发展三晋文化。
(三)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更多满足时代要求、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文化晋军”,更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政府购买文化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组织优秀文化产品走进基层、走入景区、走到省外。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四)着力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省属文化企业集团要带头建成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扩大“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影响和效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展示山西形象。
山西人民在文化自信上有足够底气,在文化发展上更应有大的作为。我们要努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区、革命文化保护弘扬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区,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六、坚持民生优先,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民生整体水平还不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贫困人口占比大、贫困程度深。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确保民生福祉提升、社会政策托底、社会治理加强。
(一)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要把脱贫攻坚摆在全省工作突出位置,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把精准方略落实到识贫、扶贫、脱贫各个环节,做到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实化,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八大帮扶工程及二十个专项行动,加快教育、医疗、低保等民生政策配套。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县级统筹整合各类涉农和扶贫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对贫困县扶贫工作实行责任制“双签”。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队伍”作用,落实台账管理,做实基础工作。加强督查巡查和脱贫成效考核,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考核扶贫实绩,用硬干部、硬作风落实硬任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动员全社会力量,褒扬扶贫济困的善行善举,形成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格局。我省贫困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我们要用当年那样一种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稳定实现232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达小康。
(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必须下大力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好实现共享发展。以增加职工工资、促进农民增收、帮扶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构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多渠道增收新格局,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探索以货币化方式推进部分民生工程。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机关公务员和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激发创富热情,壮大中小微企业创业群体。加强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在全社会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以改革创新思路破解民生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在加大政府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实现共建共享相统一,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惠及千家万户。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育投入和资源倾斜力度,抓好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健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发展,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健康山西”。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创业政策配套衔接,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搞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统筹衔接,发展残疾人事业,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础社会保障。创新养老模式,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打通商品住房与棚改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通道,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用足用好政策资金和金融贷款等建设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18年前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任务;2020年前完成城中村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四)树立总体安全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准确把握安全形势新特点新趋势,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各领域安全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高度重视经济安全,切实保障网络安全,扎实抓好公共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推进平安山西建设,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治理能力,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监管新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责任,守住全社会系统安全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以关爱之情、务实之举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山西集生态脆弱和增长粗放于一体,必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域,把低碳融入生产生活,把增绿变成行为习惯,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观,特别是在群众感受最直接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问题上有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础。山水林田湖得到系统修复保护,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二)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作。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节约集约循环三管齐下,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统筹推进,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持节约用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高用地效率。全面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节能,促进能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大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力度,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实施采煤沉陷区采空区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培育沃土良田。沿流域按山系集中布局,以生态脆弱区、重要水源地为重点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城乡绿化广覆盖,加强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持之以恒构筑京津冀绿色屏障。
山西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努力破解“水瓶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大力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标准,推进阶梯式水价改革,开发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城市、工业中水回用,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实施重点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多策并举修复地下水,促进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加快实施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加快大水网建设进度,启动县域小水网配套工程,用足用好黄河水,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确保我省水安全。
(三)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用改革办法筑起“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三道防线,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实现国土功能定位全覆盖。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构建全面节约、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完善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逐步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综合补偿。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建立健全污染者付全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我们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绿色发展成为转型升级主旋律,永远唱响“人说山西好风光”,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八、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开创党在山西事业新局面提供根本保证
面对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治晋理政面临的新情况新考验,我们要认真实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各项部署,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锻造“自身硬”的品格,夯实能“打铁”的底气。
(一)坚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勤政廉洁的政治本色12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制度创新。我们要把落实准则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对准则阐述的重要观点我们要深刻领会,对准则提出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我们要严格执行,对准则反对和禁止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我们要自觉抵制。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让准则精神融入党的建设各方面,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要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坚持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生活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的作用,使任何党员都不能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要高度重视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要深入有效解决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问题反弹复发,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打造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艰巨的使命需要优秀的干部。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按照“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确保每个环节都规范操作,把事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考察考核干部既重政绩又重政德,格外关注干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情况,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在对待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的态度,在推进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在长期默默无闻工作中的境界,格外关心担当作为、创新创业、扎根一线、埋头苦干的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的培养选拔,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加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建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机制、改革创新合理容错机制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强化“为官必为”意识,提高“为官会为”能力,追究“为官不为”责任,营造“为官愿为”环境,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省市县乡四级换届后,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上任的干部要走好第一步,走好每一步。要认真贯彻中央政策要求,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实现转型创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山西地下地上资源十分丰富,第一位的最可宝贵的资源是人才资源。只有激活人才资源,其他所有资源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建立人才多元投入新机制,实行人才绿卡制度,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打通政企人才流动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本土人才,重视草根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大力培养引进经济转型升级亟需的领军拔尖人才,促进创新要素向高端人才集聚,让每一个人才都有用武之地,都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合理回报。
(三)锲而不舍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彰显党性,作风事关民心。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防范和查处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高追求,始终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断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决不允许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不断推出先进典型、树立时代先锋,用各行各业共产党员鲜活感人的先进事迹引领风尚。对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的干部要严肃批评,直至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对照党性要求看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照革命先辈看看牺牲精神还有多少,对照群众期盼看看攻坚克难劲头足不足,做到勤政为荣、避事为耻、无私无畏,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出一番新事业。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始终保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四)夯实党的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必须把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抓紧抓实抓好。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加强。突出建强组织、配强干部、增强活力,深入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结合脱贫攻坚加强贫困地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引导干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构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体制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充满生机、坚强过硬,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着力推动基础工作全面进步。基础工作薄弱问题在一些领域较为突出,必须沉下心来补好这一课。切实改变粗放型思维和工作方式,围绕明确职责、强化管理、锤炼作风,加强各级各类单位效能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形成系统完备的职能表、责任书、资料库、管理册、信息网,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开展基础工作达标行动,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处处见规范。着力推动基本能力全面提升。着眼提高政治素质、拓宽知识视野、增强业务本领、适应时代进步,建立基本能力准入机制,形成竞争择优向上氛围。强化基本能力精准培训,根据工作岗位不同,有针对性地提高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把握政策、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做到人岗相宜,更有效地履行职责。“三基”建设事关治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以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和创新办法,上下联动,出组合拳、打整体仗,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提升水平结合起来,使“三基”建设扎实推进、大见成效。
(五)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必须长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四种形态”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把握,切实运用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时刻牢记违纪不是小节、纪律就是底线,坚持拒腐蚀、永不沾,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定位,注重巡视成果运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派驻监督,发挥好“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加强市县巡察工作,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重视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完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漏洞、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六)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站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高度,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负好主责、首责、全责,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主体责任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加大领导和统筹力度,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建设廉洁政治,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尽责者给予鼓励,对失责者严格追究。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增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责任意识,紧密联系山西党的建设实际,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治标与治本、注重当前与抓好长远的结合上,深入思考、着力解决党的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把握规律中创新思路,在积极探索中完善制度。尤其是要有效防止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有效防止领导班子弱化甚至丢弃主体责任,有效防止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政治生态出问题,健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长效机制,健全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的长效机制,健全始终保持管党治党严紧硬的长效机制,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使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健康,努力建设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同志们,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在各个时期都做出突出贡献。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着我们,振兴崛起的历史使命激励着我们。对伟大的党和祖国,我们要无限忠诚;对山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要深怀敬畏;对淳朴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我们要充满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我们要无私奉献。山西人民从来就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坚持奋斗目标不动摇,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殚精竭虑办好山西的事情,满怀信心创造山西的美好未来!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实现振兴崛起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