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中医为你说夏日养生 饭不香 吃生姜
本周末21日,我们将迎来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历书》中说:“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夏至也。”
夏至,是炎热天气的真正开始。陈意教授说,我们浙江省的夏天气候很有特点,有暑又有湿,很多浙江人的常见病和这两个字有关。“盛夏时节,阳气正盛,夏至调好了身体,人就会觉得舒畅,充满精力。”
夏至后最容易得暑湿性感冒
可以吃点藿香正气丸
夏至时节正是江南一带的“梅雨”季节,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空气非常潮湿。这时,人们容易感染湿气,脾胃虚弱的人容易招外湿入侵,从而困阻脾胃的消化功能。
还有就是暑,《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暑邪独见于夏令。
陈意教授说,暑多挟湿。暑令多雨而潮湿,且热蒸湿动,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每年过了夏至,暑湿的病人就会多起来。”
暑湿,在中医中是指暑热挟湿的病证,常见的症状有胸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等,严重的还有咳嗽、身热面赤、大便稀溏、小便短赤的症状。
暑湿感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不同,发热重而恶寒轻,一般病人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对付暑湿感冒,中医要用清暑解表的方法,比如吃藿香正气丸、喝蒿芩清胆汤等。暑湿感冒,如果有发烧,吃退烧药效果不一定好。
中医把中暑分成两种:阳暑和阴暑。“动而得之,为阳暑;静而得之,为阴暑。”陈意教授说。
简单来说,在大太阳底下走动、劳作,没戴帽子,没做好防暑措施,就是阳暑。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涨,严重的使人昏厥、抽筋,甚至死亡。中了阳暑的人,多为急性发作,要赶紧降温、通风,补充水分。
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吃了太多的冷饮,属于“阴暑”,空调病也是一种阴暑。表现为头痛、发烧、鼻塞、流清涕、胃口不好、腹泻、恶心。中了阴暑的人,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冰冷的食物,以免雪上加霜,可以多喝些热水,包括生姜红糖水等,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
夏至养生在于健脾开胃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最明显的不适是胃口不好。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很容易发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上火。冷食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的食物宜少吃。
夏天,人们喜欢吃冷的东西,陈意教授建议大家冰箱里的东西,拿出后放一放再吃。门诊中经常遇到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孩子,吃了冰的东西后剧烈腹痛,严重的还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这种痉挛性腹痛是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方法很简单,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而且一次不要吃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胃口不好,尝酸苦、吃生姜
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一些粥、汤之类带有水分的食物。如早、晚餐喝粥,午餐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有些苦味食物性质偏寒凉,比如百合,虽然能清热泻火,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长期食用。”陈意教授说。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可以解热除湿、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清心除烦,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适合夏季人体所需。例如苦瓜、芹菜、蒲公英、苦菊、黄瓜、鸡毛菜等。
天热出汗多,还可多吃点醋,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天热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益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试试四道开胃、降暑、养心粥
夏天脾胃不开,暑湿又重,陈意教授推荐四道适合夏天吃的粥,让大家开胃、降暑又养心——
夏至养生还要养心
荷叶粥
“除了胃口不好,夏季人们感觉最不舒服的还有心烦气躁。”陈意教授说。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从西医的理论来说,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所以,夏季人们会出现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等症状。
夏至养心,要让自己的心神尽量安静,比如可以想象下雪的景象,听些舒缓的轻音乐。
夏季养心,还要适当出点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在夏天,可以多做些有氧运动。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孵’在空调房里,不动不出汗。”陈意教授说,不出汗的坏处会导致心气不顺畅,身体阴阳失衡;另外,夏季潮湿闷热,人体湿气较重,不出汗则无法将湿气排出体外,也会埋下很多健康隐患。
但夏季也不能出过多的汗,出汗太多会伤心阴,耗心阳。建议在清晨或者傍晚天气较凉爽的时候做半个小时以内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
功效: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做法:大米100克,白糖20克,鲜荷叶半张。把砂锅放在大火上,加水烧沸后将大米下锅,煮沸后放入白糖,用荷叶盖好锅口,上面再盖上锅盖,用慢火煮成粥。揭开锅,取下荷叶,把粥晾凉。
薏苡仁莲子百合粥
功效:滋阴补虚,健脾开胃止泻。
做法:薏苡仁50克,莲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大米60克,白糖适量。
将薏苡仁、莲子和百合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烂,再与大米一同煮粥,加入白糖调味食用。
荞麦绿豆粥
陈意教授擅长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一到夏天,失眠的病人多起来。
不少病人诉苦,夏天晚上太热,很心烦,好不容易在空调底下睡着了一会儿,天很快就亮了,睡不够。白天昏昏沉沉的,还有的会有头痛的症状。
陈意教授说,夏至时节,不少人会有失眠、困倦、乏力、头痛、头晕的症状。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这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造成不适。
而且,人体出汗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血液的再分配会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应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外,夏至也是阳气到达顶峰,阴气滋长的转折点。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建议适当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也就是说,夏天,大家在夜晚时可以少睡一些,多补充阳气,但是为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中午午睡一下,睡15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可以。”陈意教授说。
特别是今年夏天,大家熬夜看世界杯,晚上睡不好,白天更要有意识地补觉。
至于夏季失眠,陈意教授说,大家不用过于焦虑,夏至期间,日照时间长,人们对睡眠的需要少于其他季节,晚上加上中午,只要每天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就可以。
“如果晚上睡不好,早上又很早醒来,不要赖床,既然醒了就起床。人体会自动调节,早上睡不够,晚上的睡眠自然变好。如果早上醒来,又继续睡,睡眠质量更差,晚上也睡不好。”
还有一点,现在大家习惯睡觉开空调开电扇,记住,空调电扇下要盖薄被子或者毛巾毯,光着身子吹风,容易得风寒感冒。
夏天睡不好怎么办?早点起来中午尽量保证午休
功效:清热消暑,健脾除湿。
做法:荞麦、绿豆各100克,大米50克,小茴香、盐、味精适量。荞麦、绿豆、大米、小茴香分别去杂,洗净,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全部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煮成粥,加入盐、味精拌匀,再稍煮片刻即成。
鲜藕粥
功效:健脾开胃,养心和血。
做法:鲜藕200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鲜藕洗净切小块,与白糖和淘洗干净的糯米一同入锅,加水100克,用大火烧开,再专用小火熬煮成稀粥,温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