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举办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专家评审座谈会
由临汾市人民政府主办、临汾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专家评审会11月15日上午在天鹅大酒店7号会议室举行。来自山西省文化厅的领导以及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专家、临汾市文广新局领导以及襄汾县、尧都区、洪洞县文体广新局的有关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临汾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尉俊代表临汾市政府致辞。他说:“备受大家关注的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就要进入评审了,这是我市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和幸事。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前来参与评审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尉俊说:“我们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规划纲要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按照制定的规划积极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好动员、挖掘、整理、保护、弘扬和传承等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内容,努力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专家、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课题领衔人赵宝瑄就纲要规划的起草做了说明,他通过与我省晋东南、晋中、晋西北文化生态区纲要规划的对比,把临汾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纲要的定位、保护范围、保护目标、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勾勒了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蓝图和远景。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发言中,专家组组长郭士星、专家段友文、张余等对平阳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纲要的规划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省文化厅领导做了总结发言。
专家们一致认为:古平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着其多样性、完整性、原发性和独特性的风貌。现在划定的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处于汾河的中央地带,尧都区、洪洞县、襄汾县处于临汾市重点规划的“一城三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全市国保级文物43处,一区二县占了16处;国家级非遗21项(含公示项目),一区二县占了13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符合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定位准确,根据充分。专家们殷切希望市政府进一步完善纲要,尽快上报省政府,要把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专家们对进一步完善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方案提出了中肯的修正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鉴于平阳在中华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规划纲要要加大保护戏曲的重要性的阐述;对戏曲的载体要增加翼城县武池乔泽神庙舞台(元代遗存我国最大的舞台)、翼城西闫四圣宫舞台;地方剧种要增加翼城琴剧;戏曲理论研究要把王国维对平阳戏剧的评价有机融合进去;蒲州梆子志是我省四大梆子中第一部志书,具有示范意义,纲要规划中要有表述,加强与山西师大戏剧研究的合作。
二是重视口头传统文化生态子系统建设,对襄汾呆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对各级非遺传承人加大保护力度。要把非遺保护经费列入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是大力开发民俗生态文化子系统开发和文物局、旅游局合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大系统。孔尚仁对平阳民俗文化的评价要有一笔。
最后,临汾临汾市文广新局傅遵师局长做总结发言,他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深深的谢意!表示一定认真研究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加快完善平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纲要规划文本,早日建成文化生态园,向临汾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