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公交车上让座已蔚然成风

28.09.2014  19:25

佳伦

9月13日,记者专程在市区乘坐了2路、10路、16路等多辆公交车上让座情况记者一路探访发现,临汾市公交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已成为一种习惯。(9月13日《临汾晚报》)

让座,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小事。但人们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做法,却足以管窥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和文明程度。该不该让,何时让,让了是否受到尊重,不让引发怎么样反应,无不反映出这个社会人心的冷暖。

报道中,途经贡院街西口的10路公交上人满为患,车外伴着小雨,一对刚刚上车的母女向车厢后行走,这时,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麻利地站起来,将座位让给了这对母女。“谢谢叔叔”小女孩甜甜的感谢声如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整个车厢。车内所有乘客向年轻人投以赞赏的目光。

笔者不禁这样想,年轻人能这般麻利的站起——让座,肯定是早已养成了让座的好习惯。那么,笔者就要为年轻人这样的好习惯竖大拇哥儿,点赞了!他这样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得到了小女孩甜美的感谢,还赢得了全车人的尊重。

公交行驶到一下站时,更加温暖的一幕发生了,两名乘客同时站起为同一个老人让座。而老人并未坐下笑笑表示,自己身体可以不用坐。这让笔者不禁联想到,此前发生在郑州“让座纠纷”中老人猝死的一幕。

同样是在公交车上,同样是需要被让座的老人,而在临汾却有两个年轻的乘客同时起身让座,这深深地触动了笔者。当两位年轻人争相让座的同时,老人并没有先择坐下,只是向两位年轻人表示了感激。

如果郑州的那位老人能够像临汾这位老人一样谅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理解年轻人就不会发生那样这样的惨剧。

公交车就像一个小社会,反应出人们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有光明,也会有阴影;有美好,也难免有丑陋。重要的是,在多元中,究竟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基石。一个让座的微小举动,体现的是每个人的素养及心态。

让笔者甚感欣慰的是,在临汾公交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已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这才是临汾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价值取向,是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