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碛口古镇:领略黄河风情 品读晋商遗韵

25.11.2015  12:47

碛口古镇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穿山过岭,滔滔不绝地向东流淌。经河套一带,九曲十八弯。入晋之后,水势急转直下,深切黄土高原腹地而过,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晋陕大峡谷风貌。在峡谷中部,有一古镇依山襟水、雄峙河东,山环水绕、阴阳交会,名为碛口。

  碛口古镇距临县县城五十公里,是个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的小镇。一介“弹丸之地”竟在历史上威名赫赫,殊为惊奇。记者为欣赏独具山西特色的民居古建,领略黄河风情,品读晋商遗韵,便驾车前往拥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美誉的碛口古镇。

  碛,原意为“水中沙石”。黄河水自北向南,流经此处时遇沙石所阻,河道变窄,水流因此变得湍急。奔腾不息的河水经年累月地冲刷着两岸的崖壁和河道的石滩,逐渐形成了暗礁和瀑布,这便是“”!黄河第一大碛是位于临汾吉县与延安宜川交界处的壶口大瀑布,而这第二大碛,无疑便是吕梁临县与榆林吴堡交界处的碛口古镇了。

  冬日漂流 别有趣味

  抵达古镇,离老远便听得河水的呼啸声。初冬时分的黄河虽不在汛期,却依旧不失壮阔激流的本色。站在岸边看去,河西块块壁崖在河水的撕咬和打磨之下凹凸不平,竟像是生就一副鬼怪的面孔。百十米宽的河面上黄色浪花此起彼伏地喷溅,河心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漩涡,澎湃的水声连绵不断地涌入耳朵,令人惊叹。

  河边泊有摆渡的船只,可乘着小船在奔涌的水流中体验漂流。身穿救生衣,随着激荡的河水颠簸起伏,猛然间有浪拍来,船身一阵晃动,正顾着欣赏美景的游人们未曾提防间集体打了个大的趔趄,跌作一团。浪花拍在船帮子上,溅起好大的水花。正午时的阳光照射在翻涌起的浪花上,折射出缕缕金光。河水的冰凉与冬阳的温暖交织,冬日泛舟也是别有趣味!

  紧握船上的防护栏弯腰俯视,看着自己的影子被卷进朵朵浪花之中,恍惚间只觉这股浑浊的激流已化作一双巨大的手要将你紧紧攥住、拖进那深不见底的泥沙之中……心念及此,不由得转过头来望向那薄雾渐消的远山和山下的古镇,这一幕像是在哪里见过?田园诗里、山水画中,可不都是这样的风景。

  这里真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朝气、底蕴深厚而又激情浪漫的地方。

  明清古建 繁华如旧

  下船走进碛口古镇,面对的是极其繁华的明清建筑群。长街、票号、赌场、邮局、书店、镖局,虽然如今大门紧闭,却难以掩盖昔日的繁华。不难想象,这小小的渡口在当年那个闭塞的年代里,堪比如今的国际大都会。当年西北各省的商人们沿着黄河运来大批物资,到碛口后转为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西北。在这条沟通往来的航道上,发生过多少惊险故事,又成就过多少次壮举。

  坐落在卧虎山的黑龙庙,创建于明代,整体建筑奇伟壮观。沿碛口古街拾级登顶,千岩万壑、百里黄河,尽收眼底。关于此庙修建缘由,一说是黑龙庙既非佛教,亦不属道教,而是当地百姓心目中的龙王庙,是百姓们为祈求风调雨顺而建的;一说则是黑龙庙为供奉龙王而建。俗语里有“虎啸黄河、龙吟碛口”之句,如遇汛期黄河水咆哮万里,势如黑龙下天,若任由河水泛滥,农田必定遭殃,漕运更不免停止,古镇或许便成泽国。于是,在镇中制高点建古庙供奉,时时祭拜。碛口因黄河而兴,庆幸的是未因黄河而败。

  庙里有一戏楼,戏楼之下有三个门洞,唱戏时声音从洞中传出,黄河对面的陕西村庄也能听清戏文,这就是所谓的“山西唱戏陕西听”了。山门上镶嵌的石刻对联很值得品味:“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古往今来,谁又会记得在这绵延数百里的晋陕大峡谷中有这么一个“物阜民熙”的小都会?谁又痴痴恋着这里的“河声岳色”?往事俱已化作尘埃,唯有那经久不变的唱腔不时响起,和着浪涛在这黄河两岸回荡……(记者 李若男)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