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薰衣草之父——徐春棠
薰衣草安家伊犁河谷
徐春棠注定与薰衣草有着深厚的情缘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徐春棠是上海轻工业学校香料专业的毕业生。1963年8月11日,刚刚毕业、年仅19岁的徐春棠,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报名参加边疆建设,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清水河农场(现六十五团)园林连工作。
薰衣草之父——徐春棠
薰衣草原本生长在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北岸一带,法国一直是主要生产国。薰衣草精油是用于医药、高档化妆品等行业的珍贵香料。
1956年后,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国家轻工业部香料研究所从国外引进薰衣草种子,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河南等地试种都未成功。1964年,试种薰衣草的任务下达到兵团,伊犁河谷与法国普罗旺斯同处一个纬度,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非常相似,兵团确定由四师清水河农场和谊群农场(现七〇团)承担。
徐春棠作为技术员,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同时接受原国家轻工业部《薰衣草区试栽培技术研究》的课题。在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环境下,这被当成一项保密工作悄悄进行。
那时拿来法国引进的薰衣草种子C-417、H-328各5克,徐春棠在园林连试种了一小块,仅有几平方米,每天守护、观察、记录、研究……因为没见过薰衣草长啥样,连地里的草也不敢轻易拔,徐春棠照着书本上的黑白图片一株株地辨别。因昼夜温差较大,徐春棠就用芦苇和麦草编织草帘,晚上盖早上揭,天天如此。
薰衣草种子小、皮厚,不易发芽,最初出苗率只有1.4%。徐春棠成天思索着如何提高出苗率。他从冬小麦种植中受到启发,试验冬播,经过7年反复实践,使出苗率提高到90%。
刚开始,徐春棠是收薰衣草种子来年繁育,这种方法虽然见效快,但种子容易发生变异。后来,他入冬前把当年的薰衣草枝条剪下来,放在菜窖里,来年开春扦插,这样繁育出的薰衣草变异几率小。新疆的冬季十分寒冷,薰衣草植株越冬是令人头疼的难题,最初徐春棠用厚草帘覆盖,结果植株冻死不少。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试验,他借鉴葡萄埋土越冬、开春取土掀“被”的办法,使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原六十五团园林连连长何发根说起徐春棠赞不绝口:“我和徐春棠共事近20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低调谦和、事业心特别强的人,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年底评先进大家都抢着选他。”
“文革”中,许多人都被卷入“轰轰烈烈”的闹剧中,而身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徐春棠仍然甘于寂寞,天天埋头于薰衣草的栽培、科研。有人说他立场不鲜明,但因为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也只得悻悻作罢。
1967年4月,原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香山召开薰衣草工作会议,初步决定六十五团、七〇团为全国薰衣草生产基地,并要求这两个单位转入生产性试验。
在原国家轻工业部的高度重视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寒来暑往,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徐春棠终于使薰衣草在新疆渡过了出苗、成活、繁育、越冬几大难关,1966年至1969年培育种苗10.4亩,为扩大生产提供了条件。1971年,六十五团种植薰衣草76亩、产精油15公斤。是年,六十五团被原国家轻工业部确定为国家薰衣草精油生产基地。
填补品种空白
薰衣草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香精原料,被称为“香草之后”,还有“芳香药草”之美誉,自古就广泛使用于医疗上,可以治疗70种以上的疾病,薰衣草也因此被称为“蓝色的金子”。
在计划经济时代,薰衣草因其独特的使用价值更是身价不菲。
1973年7月21日,全国薰衣草现场会在四师召开。根据会议要求,六十五团首次进行品种更新。经过徐春棠多年的试验,最后选定C-197、H-701、京豫1-4为主要推广品种,薰衣草精油产量由此大幅提高。
何发根说,刚开始种植薰衣草时,薰衣草亩产精油仅200克,目前已达到亩产7至9公斤。上世纪90年代,在别的经济作物亩产值仅有数百元时,薰衣草亩产值就已高达1000多元。六十五团也因此享誉兵团。
1980年,六十五团薰衣草种植面积发展到2071亩,精油产量1502.2公斤,1984年精油产量为1980年的两倍还多。
原六十五团生产科科长吴炯波告诉记者,随着薰衣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加工精油成为当务之急。上世纪60年代末,徐春棠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一次可加工50公斤薰衣草的蒸馏锅,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进成一次性可加工300公斤,目前,伊犁加工薰衣草精油所用的都是这种蒸馏锅。
徐春棠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改进精油提炼加工工艺,并进行了薰衣草含酯量测定分析试验,掌握了分析技术,使精油质量得到提高。
1984年9月,在全国薰衣草工作会议上,由徐春棠主要负责的《薰衣草引种栽培加工应用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鉴定。经专家鉴定,六十五团生产的薰衣草精油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完全能代替进口产品,为中国重要天然香料品种填补了一项空白。1985年,这一课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0年,六十五团薰衣草种植面积达到4403亩,总产精油近20吨。当年,四师5个团场种植薰衣草8965亩,精油总产达35.7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开始少量出口,中国终于摘掉了使用薰衣草“洋油”的帽子。也是在这一年,四师生产的薰衣草精油获“部优产品”称号。
在原国家轻工业部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大量科研生产实践,徐春棠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薰衣草栽培技术,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薰衣草生产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使四师成为国家重要的薰衣草种植生产加工基地。
四师科技局局长缪顺义说:“徐春棠是一个特别敬业的人。他刚调到师农业局时我们两家是邻居,经常看到他家的灯到很晚了还亮着,老徐在灯下埋头读书,不知疲倦。”
徐春棠30多年如一日坚持对薰衣草种植、生产、加工等进行记录,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笔记、数万字的授课稿,成为珍贵的资料。
在四师农业局的档案室里,记者见到了十几盒关于薰衣草种植、管理、加工的档案。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纸张已经变得发黄,但却装订成册、整整齐齐。记者从中发现了徐春棠亲手设计制作的薰衣草精油加工机械图纸,参与制订《中国薰衣草精油国家标准》、撰写《中国香料香精发展史》和《中国香料工业发展史》所参考的相关资料。
1985年,徐春棠主要负责起草制订了《新疆薰衣草精油自治区标准》,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标准。
1990年12月28日,由徐春棠执笔起草制订的《中国薰衣草油国家标准GB12653-90》,通过原国家轻工业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于199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003年,徐春棠又参照国际标准,参与制订了《中国椒样薄荷油国家标准》、修订《中国薰衣草油国家标准》,使中国薰衣草生产加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鉴于其对中国薰衣草产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徐春棠被人们誉为“中国薰衣草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