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怎么讲才“娓娓动听”
果青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把这些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娓娓动听,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讲故事,搞宣传,一些人似乎很“在行”。找几个成功的人和事,讲讲典型案例,说说个人传奇,开开会、坐坐场、鼓鼓掌,上上电视,登登报纸,不就行了? 老百姓不就受教育了?外人不就都看到了听到了?
笔者认为,刘部长说的“讲中国故事”,没那么简单。这是一项技术活,须费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能讲好,才有人听,才能成为“闪亮名片”。究竟要怎么讲,笔者认为,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弄明白“讲什么”。中国故事千千万,需要讲出来的,就是那些打动心灵的人和事:照进现实的梦想,追逐梦想的行动,动人的过去和可期的未来。这样的故事能否被认可,能否成为“名片”,取决于故事能否承载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引导正确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才能让故事讲得精彩,让文化流传更广。笔者认为,饱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就是好故事。承载社会主义文化灵魂的中国故事,能够赢得普遍的认同感。
二是弄明白“讲给谁”。中国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内化为社会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公众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因此,我们要善于讲故事给人民听,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让人民有信仰,让国家有力量。我们还要对外讲故事,讲中国故事,讲中国品牌,讲中国精神,让外界建立对中国品牌的认同,软实力才能“硬”起来。
三是弄明白“如何讲”。讲故事要讲究方法,要避免枯燥的说教,不能居高临下,不能自说自话,把受众看作是灌输的容器,这样讲故事不动听,也没有听众。优秀的价值观需要创优载体,平等互动,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报纸不能唯发行量,电影不能唯票房,电视节目不能唯收视率,网站不能唯点击量,要注重人文关怀,要善于推出先进平台和优秀作品。我们的民族企业不仅要自信更要自强,不能急功近利,要苦练内功打恒久根基,以文化铸品牌之魂,为中国故事增墨添彩。
总的来说,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各界动脑出力用心,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道,才会生动活泼、娓娓动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才有更多人温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