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山西规划出台 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

14.10.2017  03:56

在中原城市群中,山西晋城被纳入核心区,联动辐射长治、运城。

打造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部署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现代产业、生态宜居、民生事业、内陆开放合作高地六大任务。

2016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我省晋城市、长治市、运城市纳入规划范围,以晋城市为核心发展区,联动辐射长治市、运城市。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贯彻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山西任务,也从细节上明确了晋城、长治、运城三市未来的发展规划。

背景

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极,晋城被纳入核心区,联动辐射长治、运城

为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原城市群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国务院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极具发展潜力,当前正处于提质升级、加快崛起的关键阶段,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必须立足现有基础,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强化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规划》的出台,对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发挥中原地区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形成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利于优化城镇和人口空间布局,保障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人口密集的传统农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经验;有利于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内陆腹地战略支撑;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推动经济增长空间由东向西梯次拓展,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中原城市群涵盖了5省30个市,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联动辐射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

在中原城市群中,晋城市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规划》首次提出“构建 一核四轴四区 网络化空间格局”,其中,“太原—郑州—合肥”是主要发展轴之一。《规划》中明确将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

此外,长治、运城也多次被提及。在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方面,“支持周口、信阳、驻马店、菏泽、运城等传统农区城市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边界的前提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人口集聚。”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要充分发挥运城、长治等城市创新优势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统筹布局和分工协作,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技术,加快培育形成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机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在交通系统建设重点工程方面,将完善运城、长治、邯郸等机场功能,新建长治东站、晋城东站、运城北站等高铁客运枢纽,推动运城西、三门峡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目标

打造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规划》中的优惠政策不仅为晋城、长治、运城三市带来了很多“福利”,也是山西一次极佳的战略机遇。因此,在《规划》的基础上,山西为如何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制定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中要求以构建网络化、开放式、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同治共保,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同时明确主要目标,即到2020 年,晋城、长治、运城三市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规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际互联互通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规划

部署六大重点任务,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质升级

当前,山西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组成部分,山西发展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方案》明确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为晋城、长治、运城乃至山西进一步深化中原城市群城际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质升级明确了具体的发展路径。

第一大重点任务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包括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构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方案》指出,完善运城、长治机场及配套通航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晋城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阳城、泽州、屯留(改扩建)、襄垣、长子、绛县、万荣、芮城等通用机场建设;推动长治、晋城城市扩容提质,推进长治东站、晋城东站、运城北站高铁客运枢纽建设,建设长治、运城地区性枢纽;加大推进输气管网建设,打通煤层气外输通道,规划布局至河北、河南煤层气的管线;依托蒙西至华中、晋豫鲁大能力煤运通道,建设一批煤炭储配中心;以山西小浪底引黄供水、运城市提黄供水和张峰水库供水等供水体系工程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水资源调配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加大城市再生水利用力度,实行水资源分级分行业合理配置,建立城市高保障率供水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联合共建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开展三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城市群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应用等。

第二大重点任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包括优化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创新环境、健全科技合作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方案》指出,通过整合、共建、发展“飞地经济”等途径,共建一批产业合作与创新转化平台、科技创新园区,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广“孵化+ 创投”等孵化模式,培育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新型“双创”孵化载体;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积极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企业、银行和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机制;支持“创业孵化基地+ 园区”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 (园区),满足处于不同创业阶段创业者的服务需求等。

第三大重点任务是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包括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完善城镇发展体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指出,建设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品牌;挖掘特色生态文化景区,联手开发黄河沿线、太行山等跨省旅游资源,把炎帝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加大联合旅游营销力度,推动形成区域性旅游联合体;推进资源型城市晋城市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支持传统农区城市运城市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边界的前提下,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建设铝镁合金产业基地。支持长治市创建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现代中小城市和特色魅力小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产业,构建城镇集聚带和产业集聚带等。

第四大重点任务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生态宜居城市群。包括推进生态保护网络建设、推动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其中《实施方案》指出,建设太行山山地生态屏障和黄河水系生态廊道,构筑以黄河水系、漳河水系、湿地、山体、道路绿化、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络化生态廊道,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建立健全区域内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和合作平台,建立区域应急预警机制;重点打造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等领域循环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展城市绿色造林和改造,逐步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强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倡导居民低碳生活,建设绿色城市等。

第五大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方案》指出,联合开展长城等跨界重大遗产资源的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实体书店,打造“书香中原”;全面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区域养老保险等方面制度衔接,建立跨省域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等。

第六大重点任务是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合作高地。包括建设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和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建设产业园区承载平台,积极进行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与承接,共建中原城市群联合招商和商贸合作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新区、环渤海等,深化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跨省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同类型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等。